来源:《亚洲周刊》2018年6月17日
文/袁玮婧、江迅
吴稼祥认为,中国的改革是从极权体制走向一个现代化的国家,走向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他将中国的政治改革分为三个阶段,并认为习近平已经在一步步着手实施。
中国体制改革研究会公共政策研究部研究员吴稼祥,是中共十三大报告起草人之一,他长期关注中共政治体制改革进程。春夏之交,吴稼祥在北京接受了亚洲周刊专访,他认为中国的改革是从极权体制走向一个现代化的国家,走向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他将中国的政治改革分为三个阶段,并表示习近平已经在一步步着手实施。
政治改革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以前从未有人想到是如此之复杂。吴稼祥指出:「二十世纪以来政治改革的一种模式就是全部推倒重来,这对于比较穷的小国家比较适合;第二种模式就是台湾的模式,执政党主动退位,这个相对容易,因为它有选举传统。但中国这种改革,历史上没有遇到过,中国既不能走以前革命流血的道路,也不能走这两种模式。」吴稼祥将政治改革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一个序幕,就有三大工程,第一个就是军备改革,而「习近平的军队改革是最硬的骨头,他首先啃的就是这个最硬的骨头」。
第二个工程是「三平一通」,一「平」即「最弱势群体和权贵阶层要相对平等」,因此这么多年一直要打压权贵,五年内扶贫六千万;二「平」则是「多数民主和少数民主的平等」,比如十九大代表团中西藏的代表是汉族的一倍。吴稼祥认为三月两会通过的修宪草案,关键一条是让省市级的人大可以有立法权了,「我们代表的是立法上面的联邦制国家,各个省可以起草自己的法律了,而且还有三百个地级市有立法权。将来国务院的权力会下降,类似于台湾的行政院。把联邦意义上的立法权交给地区,地区的压力就会得到释放,不同民族的心就会相对平坦一点」;三「平」就是中国和周边地区的国家要相对和平,「因此中国的南海巡演通过了,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关系和解了,中国对印度一再忍让的目的也是为了取得一个和平环境,抓紧国内改革」。 而「一通」是指政要通,代表制就是让人民可以充分发表意见,有可以反映问题的地方,但也是相对的,吴稼祥认为虽然跟言论自由条件下「通」的程度有差别,但是一定要朝着好的方面改善。
第三个工程被吴稼祥称为「水利工程」。他表示:「中国是一个大国,特点是国家越大越要求专制,突然改革了,权威就降低了,而民主化就是打开闸门,民意的闸门一旦打开就是洪水,底下就全被冲毁了,所以这个情况下要修水利工程。水利工程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分级落差,国家比较大,最高权威到最底下,不要有那么大的落差,比如一万米的落差分为一百级,一级就是一百米,相当于把如同『庐山瀑布』的民意变成『山中溪流』,缓缓流动。第一步,就是把这个国家的权力结构调整为多中心治理的结构,所以权威一旦产生,不致于一下落到地面上来。包括长江三角洲、京津冀、粤港澳等几个中心的成立,正在呈现多中心治理正在落实的迹象,是习近平在省与中央之间发展的新思路。立法权和代表制上的联邦制具有这种工程的意义,分级开流,就不至于让民意变成洪涝灾害。」第二部分则是「渠道引导」,吴稼祥称,水放下来后要引到稻田里,不能引到麦田里,即「民意走向应该有法制轨道导引」,所以十九大时决定成立「全国依法治国领导小组」,相当于政治上的水利部。
在邓小平时期,政治改革主要是权力下放,国家权力从单轨变成双轨,但吴稼祥认为,所有工程重叠,而且还有冲突,会产生混乱不清的情况。他说:「党政永远不能分开,分开是起到一个过渡性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让党不要代替天下,一元化领导是没办法实现经济改革的,分开是让党的权力流失一部分到经济上去,市场化才有了可能。无论怎样分开,政和党永远是有冲突的。现在要做的是,以政代党,党向政并轨。」
吴稼祥强调必须把政党权力变成国家权力,因为「真正的政治体制改革的第一阶段是将所有国家权力、政党权力、军队权力法制化,而第一步就是国家化改革,不国家化,法治就是一句空话」。他告诉亚洲周刊,十九大报告里出现「省级一下的党政要实验合署办公」一句,而「合署办公」就是国家化。政治改革最后并到「国家化」这一轨上,如果不并,永远不可能民主。所有国家化完成以后,民主化才正式开始。
谈及习近平,吴稼祥认为完全用数字来表述他这五年的功绩:六千万左右人脱贫,二百三十万军队改制,十四亿亩农田延长承包三十年,十三亿中国人护照出国享受大多数国家十年签证待遇,所有的育龄妇女可以生二胎,农民和工人可以平权,以前一张工人的票相当于十张农民的票。他感慨道:「中国如果能让市场化在一个和平的环境里,不影响经济发展,完成 市场化改革的话,是一个伟大的历史工程。在不导致社会动乱、不影响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完成民主化改造,那是一个更伟大的工程。民主的工程还没有建,在中国现在还没有制度的条件下,领袖是绝对第一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