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分类

News
时政分类

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的三大挑战

日期: 2018-07-25
浏览次数: 338

 来源:《信报 财经月刊》20175

/洪为民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翻。记得在2014年的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已经提出了「湾区经济」的概念;其后在201511月,东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在20163月,国务院的《关于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指导意见》,亦提出要携手港澳打造粤港澳大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和从前的「泛珠三角」在概念上有什么分别呢?笔者认为「泛珠三角」是互为市场,那时香港流行由外销变内销,协助港商打入内地市场。而大湾区是联合广东省九个城市与港澳一同以「一带一路」起步,再向世界走出去。

为何会选择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为1.36万亿美元,接近纽约湾的1.4万亿元,比三藩市湾区的7855亿高得多,有潜力挑战东京湾的$1.8万亿产值,成为全球湾区经济的首位。世界500强的企业,东京湾有60间、纽约湾有22间、三藩市湾有28间。其实香港、深圳、广州、澳门这四个大湾区「台柱」,有望凭湾区完整产业链的优势去培育出自家出品的500强公司,成为世界第一的湾区品牌。然而,在同一国土内的5.65万平方公里粤港澳大湾区,有三个海关、三种货币及三套法律。

笔者认为大湾区要在不同挑战取得突破,才能令到这里的7000万人口、物流、资金流及资讯流的互联互通。

挑战一:行政壁垒

第一个挑战是行政壁垒。单靠民间以商会、协会方式去推动大湾区经济是不足的,很多时政策的争取需要政府的领导,建立更高层次的政府对政府(G2G)高效联盟机制,以常态化的方式去促进交流,尽量减省不必要的流程。现时很多制度都是以地方为本位。如果要做到跨境合作,就需要制度创新的思维。例如,在跨境人民 币兑换及结算上,如何理顺当中的备案及流程方便港澳企业营商呢?政府层次的合作是十分必要。

挑战二:专才及企业不互联互通

第二是专才及企业的不互联互通。现时,「一周一行」其实是限制了内地专才与香港的商业往来。大湾区可考虑设立一张「大湾区」过关卡,功能和「APEC」卡一样,只供合资格及在港有业务的人士申请,方便商界来港作商务会议及交往。同时,香港专业人士或企业在内地落地执业也是受到限制,例如在财务,会计、法律工程等范畴上需要进一步的政策开放。要做到人才及企业互通,也需要更多共同投资合作项目,争取各方持分者的认同感及参与感。

挑战三:跨境基建设施不足

第三是跨境基建设施不足。例如香港的新界西面,这个本港人口最多的地区实在欠缺大型跨境运输系统,引致人流集中在东面的口岸,对东西交通构成负担。面对挑战,笔者一直倡议建立深港跨境合作平台及协议,成为大湾区的新典范。平台的目标就是促进双向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及资讯流。

要做好大湾区需要解放思想、改变心态,我们需要「三互」——那就是优势互补、互相欣赏、互创价值,现今的合作,不是争谁是老大、谁是龙头,而是不同城市各有优势、各有分工、各有角色。大家需要互相欣赏彼此的优势及重要性同互创价值,互相受惠,并透过广东省的前海、横琴及南沙自贸区建立更多粤港澳合作案例,令「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世界第一湾区,指日可待。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