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分类

News
时政分类

说抗战

日期: 2015-09-05
浏览次数: 1869

来源:《明报月刊》2015年9月号

文/潘耀明

  抗战七十周年,海内外纪念活动排山倒海而来。特别在内地,各省级、地方机构,乃至文化团体,纷纷响应中央号召,举行各种展览、讲座、研讨会。纵观这些活动,大都是流于形式主义,大而化之,反之活动经费有着落,经办者出师有名,为了表态,一呼百应,就是缺乏文化内涵。

  以抗日战争为文学题材而闻世的,更是罕见。苏联在卫国战争中,作家法捷耶夫写的长篇纪实小说《青年近卫军》,被誉为史诗式的作品,彰显苏联人民抵抗纳粹德国同仇敌忾的英雄气概。遗憾的是,类似作品在两岸四地迄未出现。

  七十年以还,对抗战进行深刻反思的文章及言论,可谓凤毛麟角。近来反响较大的文章,是刘亚洲的长文《精神——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①

  这篇文章谈到抗日战争焕发的“死士精神”,特别令人动容。文章举东北抗日联军总指挥杨靖宇为例,当他身陷绝境,对劝降的日军派来的人说:“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②当他从容就义后,日军解剖了他的尸体,胃纳只有草根和棉絮,没有一点粮食,在场的日本人无不受到莫大震撼。日军通化省警务厅长岸谷隆一郎也为之感佩:“虽为敌人,睹其壮烈亦为之感叹:大大的英雄!”③并特意为杨靖宇举行“慰灵祭”。

  据说,岸谷隆一郎在他后来自戕的遗嘱写道:“天皇陛下发动这次侵华战争或许是不合适的。中国拥有杨靖宇这样的铁血军人,一定不会亡。”④

  中华民族精神不死,中国人从来没有当过亡国奴。

  刘亚洲指出:“中华文明有一个特点:中华民族一旦遭遇外悔,就会迸射出自强之光。中国总是在接近谷底时获得重生。”⑤

  刘亚洲的论点,与金庸的中国历史观相埒。金庸曾指出:“我们中华民族遇到外族入侵时,常常能把外族打退,打不退的情况也很多,但却很难被征服。……”⑥

  这是中国民族的一大特性:置诸死地而后生。

  因为日本铁蹄长驱直入的逼迫,促成了国共合作,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危险时刻,国共两党摈弃前嫌,团结一致、枪口对外,成为了克敌制胜的契机。

  历史证明,抗日战争之取得胜利,国共合作是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刘亚洲在文章揭橥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气概的大格局。

  相反,日军就缺乏这种精神。刘亚洲写道:“抗日战争过去七十年了,日本仍有些人对战胜了他们的中国人民耿耿在念,这是日本民族精神矮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哪有一个战败国,对彻底的战胜国——原谅并宽恕了自己的战胜国,这个战胜国还放弃了战争赔款和对日本的占领——过了七十年,还充满了怨妇般的愤恨?”⑦

  日本是缺乏反省的民族,官方的历史一叶障目,民间三缄其口,难怪日本著名学者福泽谕吉在他的《文明之概略》指出:“没有日本国的历史,只有日本政府的历史,应该说是由于学者的疏忽而造成的国家的一大欠缺。”

  七十年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对七十年前祖辈犯下的累累侵略罪行,仍然闪烁其词。“华盛顿说:如果一个民族长久地仇恨和崇拜另一个民族而无法自拔,这个民族心理上就是奴隶之邦。日本不对战争罪行道歉,继续仇恨中国人民,它在精神上就永远是侏儒,永远是心理上的弱者。”⑧

  这正是日本政府心虚的表现。

注:

①②④⑤⑦⑧刘亚洲:《精神——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本刊二〇一五年八月号

③《听马继明诉说爷爷杨靖宇将军的抗日传奇》,《解放军报》,二〇一五年七月二十三日

⑥潘耀明:《从“金庸的中国历史观”谈起》,本刊二〇一四年三月号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