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亚洲周刊》2016年1月3日
文/罗悦轩、杜雨珊
深圳光明新区工业园发生严重泥土倾泻事故,至少三十三栋建筑物被掩埋或受损,约八十人失联、只有七人获救;国土资源部承认事件是泥渣土场人工堆土垮塌,不属天灾,暴露市政巨大疏失。
十二月二十日,一个下着蒙蒙细雨的星期天,位于深圳光明新区工业园区的工人有部分借着假期外出游玩,但有部分员工还在工厂里加班或在宿舍里休息。直到十一点四十分许,工业区发生严重山泥倾泻事故,根据深圳市现场救援指挥部二十一日早上作出的第三次新闻通报表示,事故造成恒泰裕、德吉程、柳溪三个工业园区至少三十三栋建筑物(包括工厂和宿舍)被泥土掩埋或不同程度受损,涉及企业十五家。山泥覆盖面积约三十八万平方米,渣土厚度达数米至十数米不等。截至二十二日,现场共七人获救,约八十人失联,九百多名群众被疏散。中国铁路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岩土科学专家刘国楠在二十一号第四次通报上称,此次的滑坡是自己从业三十多年来第一次见到的规模,滑坡厚度很大导致挖掘八九米都无法见底,土体亦非常松散,救援车辆很难作业,对救援人员的安全亦是威胁。
亚洲周刊记者二十一日到达现场了解情况,发现灾区所有出入口都被封锁,只能从外围的山坡上遥望灾区,记者发现全面被泥土掩埋的工厂区域根本看不到一砖一瓦,一眼望去都是厚厚的泥土。而在封锁线外的公安表示必须持有市委宣传部统一发放的“通行证”才可入内,连进去医院急救临时指挥部采访都必须手持“通行证”,据现场光明新区义工转述,“灾区在早上十点已经全面封锁,谁都不让进”,而且“全面封锁包括住在宿舍的工友,私人物品都因为逃命留到屋内”。任职园内科美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的肖小姐表示,科美是幸运没被滑坡波及的一间工厂,她们的工厂离最后倒塌的工厂只有两栋之隔;同场另外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方达兴科技有限公司工人则表示﹕“只穿着拖鞋就急忙跑出来了,现在手头上什么也没有,钱也没有、衣服也没有、身份证也没有。”方达兴的工厂则不幸是被淹没的其中一间。
事故发生约十小时后,国土资源部发布微博称,广东省地质灾害应急专家组已赶往现场开展应急调查,协助当地进行应急处置工作,防止二次灾害。及后国土资源部承认事件是人工堆土垮塌,导致意外发生,具体事故原因仍在调查中。证实是次大型山泥倾泻事故中原有山体并没有滑动,事故不属天灾范围,而是人为失误。
记者在恒泰裕工业区外围走访了一些当地的农民,他们都声称从两年前开始已经不断有泥头车载着渣土和建筑垃圾前往受纳场,而且不分昼夜,在事故发生前一天,即十二月十九日,仍然有大批泥头车从恒泰裕工业区外围的农地旁驶进工业区,甚至造成“堵泥头车”的情况。
泥渣土场涉违规经营
据记者在光明新区政府网站上查到的数据显示,在二零一三年底发布的《加强光明新区余泥渣土管理工作的建议》中,光明新区已完成对红坳临时余泥渣土受纳场的选址工作,并于二零一四年二月得到审批。受纳场的使用期限规定至二零一五年二月二十一日,但记者在查阅一份名为《红坳余泥渣土临时受纳场运营服务公告》的文件时,链接却显示“你访问的文章不存在”,不知道是否在事故发生后被删除。
事实上,从二零一三年起,光明新区已经注意到非法倾倒渣土的问题,二零一三年五月八日发布的《关于打击非法受纳和非法倾倒余泥渣土的通告》中已经写道:“光明新区非法受纳和倾倒余泥渣土问题非常突出,严重影响新区市容环境,侵害国家和集体利益”。但因执法力量不足,永久性受纳场建设缓慢等原因,该问题始终未能解决,而且在堆积问题尚未得到完善解决的同时,仍然不断有渣土非法倾倒。光明新区政府虽然已经意识到问题存在,但未有非常重视问题的严重性和妥善处理,又忽略当地村民曾于一四年十月投诉偷倒泥头的问题,间接导致悲剧发生。
事故发生后,中国内地中央及地方媒体均对事件进行了及时跟进,不仅大多以头版头条刊发照片或报道,更在微博平台上实时滚动最新消息。但因事故仍处于七十二小时黄金救援期,并且事发地、医院及灾民安置点均处于封锁状态,媒体报道更多集中于事件发展及救援情况,以及对部分失联者家属的报道。
传媒航拍滑坡现场
中央媒体如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更多的是阐明领导人对事故发生后的关切和救援批示;深圳及广东本地媒体,如《南方都市报》、《深圳晚报》等则大篇幅对事件进行了梳理,《南方都市报》出动三百六十度全方位低空航拍拍摄渣土滑坡现场,《深圳晚报》更是在微博上对搜救失联者进行不间断的跟踪报道。随着时间发展,媒体的聚焦点开始转移到引起事故的渣土从何而来,以及是否存在管理漏洞上,新华网、网易新闻和搜狐新闻等都对事故疑点进行大量追问,包括余泥渣土临时受纳场是否合规以及城市建设产生的问题应如何解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