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凤凰新闻》2022年8月19日
欢迎阅读史源历史专栏第3143期。1927年南昌起义,是我党早期领导发动的三大起义之一,在党史、军史上占有极其显赫的地位。甚至连“八一建军节”,也是以1927年发动南昌起义的日子来确定的,作为人民军队创建的开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南昌起义的主要领导人有5位,分别是周总理、贺老总、叶挺、朱老总以及刘伯承元帅。但这个名单及领导人的排名顺序,却是在1957年、也就是南昌起义30年后才予以确定的。
1957年建军节之前,权威的《解放军报》准备刊文庆祝建军30周年,发文前向中央机关提报了一份起义主要领导人的名单。这份名单上,并不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5位元勋人物,而是仅有4个人:按顺序依次为周总理、朱老总、贺老总以及叶挺将军。名单提报到国务院,周总理看后并不满意,谨慎起见又请朱老总过目。
朱老总为人善良厚道,且尊重历史。虽然他在人民军队当中的地位非常高,长期担任总司令这样的职务,但他看了名单后却开诚布公地说:我当时带的教导团一共才500多个人,做的也是后勤辅助工作,不该在那么往前的位置上,应当排在叶挺的后面。
朱老总的话讲得简洁朴实,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他说要“排在叶挺的后面”,实际上就是要排在最后一位的意思,而贺老总的排名应该往前提。朱德没有因为自己是十大元帅之首,就提出占据这份功劳,而是非常实事求是、也非常谦逊地把自己排在了叶挺之后,可以看出老帅的厚重品德。
随后周总理进一步发言:除了朱老总的意见之外,我认为4个主要领导人的名单是不够充分的。1927年起义发动时,刘伯承元帅已经是暂编第15军军长,他的职务比大部分领导人要高。而且作为起义军的参谋长,刘帅做了大量作战部署工作,没有他的贡献城内战斗是打不好的,我建议加上刘伯承的名字。就这样,原先4位领导人的名单经过朱老总和周总理的校正,变成了5个人,并且排名顺序也有调整:分别是周总理、贺龙、叶挺、朱德和刘伯承。
我们从比较通俗的角度去解释一下这个最终排名:周总理虽然从军事上讲并不带兵,但他是起义时的前敌委员会书记。党指挥枪是基本原则,他排在第一位毫无疑问;贺龙当时是国民革命军第20军军长,起义时带的部队最多,职务又是总指挥,排第二位理所应当;叶挺将军虽然去世时间较早,但在南昌起义时的贡献不能磨灭。他指挥了第11军,在军事层面的贡献仅次于贺老总,该部也是起义军的主力;至于朱老总和刘伯承元帅,当时的嫡系部队较少,但也起到了领导和组织作用,因此排在第四和第五位。
两年后的1959年,周总理又对南昌起义5位领导人的名单,做了一个相对正式的亲笔批示,正是上面的5人顺序。因为1959年有人提出,是周总理领导了南昌起义,总理对这种说法不认同,当即进行了纠正:南昌起义哪是我领导的?是党领导的才对嘛,这几位同志贡献都很大!于是周总理专门把5位起义领导人的名字写了下来,予以书面确认。
值得一提的是,南昌起义前军队职务最高的有两个人:一个是贺龙,另一位是刘伯承。他们俩都是军一级的军官,而叶挺则是11军副军长,比他俩低半级。但刘伯承因为一些客观因素,到南昌之前手上已经没有兵了,起义时的地位不如贺龙,也不如叶挺。
朱老总的第三军军官教导团仅500余人,但他在南昌起义后南下的进程中功劳非常大,又通过湘南暴动和陈老总一起组织了1万多人的部队,前往井冈山与毛主席会合,这才使他的军内地位逐渐确立。贺老总的主要劣势是入党时间晚,南昌起义之后才正式入党,比其他几位起义领导人都要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