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分类

News
时政分类

珍惜抗战记忆建构共同历史

日期: 2015-09-02
浏览次数: 1428

来源:《亚洲周刊》2015年8月23日第29卷 33期

文/笔锋

  抗战是两岸三地中国人集体回忆。最重要的并非争论谁领导抗战,而是从中华民族高度建构共同的历史记忆。

  今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也就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抗战胜利是现代中国最重要转折点。一方面,抗战胜利结束中国走向衰败的过程,重新确立中国在世界的地位。另一方面,抗战后延续的国共内战也带来了国家的分裂,其后果延续至今。

  对台湾而言,抗战使得台湾得以光复,结束被殖民历史,也间接保住了中华民国的法统延续。而香港在抗战期间遭到日军入侵,并被占领三年零八个月,这是香港被割让之后首次遭受战争,也是难以忘怀的历史记忆。

  无疑,抗战是两岸三地中国人最重要的共同记忆。在七十年后重新纪念抗战,最重要的已非争论谁领导了抗战,而是从中华民族的高度建构共同的历史记忆,在此基础上促进对民族的认同和彼此的互信。

  但是,这一过程亦受到不同政治因素的阻挠。台湾民进党部分政治人物上台后,采取各种方式美化日本殖民统治,近日的反课纲运动也对“抗战胜利”和“光复”的用词表示不满。本来,无论是民进党“去蒋化”还是课纲涉及国民党统治的不同论述,无论是从大中国框架还是台湾本土框架而言,都是内部政治争议,与日本殖民统治属于不同领域的议题。因为反国民党,就要美化殖民者,自居为二战的战败方,这和大陆某些人为了丑化国民党而歪曲抗战历史,岂不是一样的愚蠢?

  而在香港,回归之前原有公共假日“重光纪念日”,回归后调整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但当年特区政府在一九九八年提出取消这一纪念日,以其他公共假期代替。当时多数民主派议员表示反对,指出这一举措有违“加强公民教育及民族归属感的政策目的”,但这一法案最终在建制派护航下通过。十七年后,当港府重新订立抗战胜利纪念日,却遭到少数泛民议员的质疑,这既让人感慨少数泛民议员的昨是而今非,也是港府短视政策造成的恶果。希望港府不是为了政治正确而一次性纪念,而是认真反省回归以来历史教育的歧途,重新思考如何加强民众的民族归属感。

  无论是政府还是在野政治人物,都应明白:历史教育本应有大视野和长远眼光,而非只为短期政治目的服务。同样,政治人物在追求一党一派利益的同时,也应有更高的格局,方能称上真正的政治家。若抗战胜利七十年后,同为华人的不同地区却仍为了意识形态不同而割裂共同记忆,既是民族之悲哀,亦不利于东亚乃至世界之和平。

 
分享到: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