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信报》 2014年6月21日/22日
林伊
Question1:什么是逊尼派和什叶派?
逊尼(sunni)和什叶(shia)是伊斯兰教两个主要派系,分裂历史可追溯至伊斯兰教创教的年代。穆罕穆德先知在公元7世纪左右创立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广泛传播:在他死后,伊斯兰教的领导者“伊玛目”(Imam)都是其亲属继任,直到他的女婿、第4任继承者阿里(Ali ibn Abi Talib)逝世,全体穆斯林(又叫“乌玛”,Ummah)就为谁应继承“伊玛目”而闹分歧。
伊斯兰教因而分裂成两大派系:逊尼派主张“伊玛目”仅是清真寺中的领祷者,重要的是维持《可兰经》的教义和圣训所订的制度和教法(Shari'a);什叶派则着重穆罕默德的传承,只有穆罕默德的后裔方有成为“伊玛目”的资格。
Question2:伊斯兰国家的派系分布如何?伊拉克又以哪个派系为主?
根据美国中央情报局和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资料,现今世界上大部分穆斯林都属于逊尼派,他们广泛分布在非洲(尤其北非)、东南亚、中东、中亚的伊斯兰国家;而什叶派仅占穆斯林总人口不足两成,但他们在伊拉克和伊朗两国都是多数派,分别构成两个超过六成和接近九成的穆斯林人口。另外,什叶派的圣城杰夫(Najaf)和卡尔巴拉(Karbala)都在伊拉克国境内,而伊朗则有圣城马什哈德(Mashhad)。
Question3:“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是什么组织?
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Islamic State in Iraq and the Levant ISIL)是一个逊尼派武装组织,曾经是阿尔盖达的分支,过往曾以多个名号活动。当时组织的目标包括推翻伊拉克过度政府、击退驻守伊拉克的外国军队、清除什叶派教徒等。2013年,阿尔盖达不再承认此组织,领袖Abu Bakr al-Baghdadi再把组织改成ISIL,以建立横跨伊拉克和叙利亚国境的逊尼派国家为目标。他们除了在伊拉克挑起战火外,在叙利亚亦有军事活动。
Question4:除了政府军和ISIL外,伊拉克国内还有什么势力参与战事?
目前伊拉克除了政府军和ISIL外,库尔德族(Kurds)的武装力量亦牵涉到战事中。库尔德族人主要聚居于伊拉克北部,范围覆盖四个省的库尔德斯坦自治区(Iraqi Kurdistan)内。伊拉克宪法赋予科尔斯斯坦相当高的地位,将库尔德语与阿拉伯语并列为官方语言,有独立的三权,甚至有自己的首都。
库尔德族掌握伊拉克北部的石油资源,加上拥有常备的正规武装部队,甚至比政府军还要精锐;他们早前就接管了政府军弃守的城石油重镇的基尔库克(Kirkuk)。所以,库尔德族对当前局势的影响力实在不容小觑。
Question5:美国在伊拉克有什么利益?
早在乔治布殊以“藏有大杀伤力武器”为名,绕过联合国出兵伊拉克时,已经有很多声音谴责美国攻伊的真正目的是为了石油。在战后,美国公司取得了很多伊拉克的重建合同,如道路、电邮等基建合约,医疗和教育设施固然也包括其中,最重要的是重建油田的项目:世界最大的石油企业之一,美国的哈里伯顿公司(Halliburton Company)投放了巨额资金重建当地油田并经营之。换言之,现时美国在伊拉克有举足轻重的能源利益。
Question6:美国在伊拉克有没有军事力量?
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后,美国队伊拉克派驻了超过10万名士兵,协助伊拉克联邦政府处理防务,并作为“全球反恐战”(Global War on Terror GWOT)的战略部署的一部分。不过,绝大部分驻伊美军已在2009至2011年间撤出伊拉克,现在仅有小量官兵留守,协助训练伊拉克军队和保护美国驻当地的外交人员,明显没有能力参与对抗ISIL的战斗。
Question7:美国会派兵介入战斗吗?
虽然驻伊美军已经完全撤离,但美军在波斯湾地区仍然有足够的军事力量介入事件:美军海军第五舰队就驻守在距离伊拉克海岸线不到500公里的巴林,舰队的驱逐舰和巡洋舰随时能利用巡弋飞弹精确攻击ISIL的据点,也能派遣地面部队支持;另外美国进入再将乔治布殊号(CVN-77 George H.W. Bush)派驻波斯湾,舰上过百架战斗机也能随时对ISIL发动空袭。
然而奥巴马日前曾称美国介入战事的前提是伊拉克的政治制度需要改革;副总统拜登也公开要求伊拉克各个政府和宗教派别摒弃分歧,团结一致对抗敌人,否则美国不会提供支持;到周五为止,奥巴马都表示美国不会出兵,不过会派遣500名人员到伊拉克,协助训练政府军。
Question8:侯赛因政权倒台后,伊拉克民生有改善吗?
从一些硬性数据指针来看,伊拉克的民生在萨达姆政权倒台后确有所改善:根据世界银行的资料,伊拉克的人均收入由2006年的1990美元,上升至2012年的6130美元,通胀率由2000年代中期恒常维持在20%至30%以上,回落到近年徘徊在1%至3%左右,全国贫穷人口在2012年占总人口19.8%,比2008年下降了4个百分点。
不过,又因为伊斯兰极端势力愤恨美国“入侵伊斯兰世界”,在美军占领伊拉克后经常发动恐怖袭击报复:根据Global Terrorism Database的数据,2003年到2012年间伊拉克遭受多达7596次恐袭,死伤不计其数。另一方面,虽然美军的目标是恐怖分子,但他们并不是穿制服的军人,外表与平民一般无异,难以分辨,于是平民在反恐行动中被杀亦时有所闻。所以伊拉克经济情况比以前要好,但人民终日活在生命旦夕受威胁中,民生是否真有改善值得商榷。
Question9:伊拉克民众热衷于美国带来的民主选举吗?
伊拉克民众似乎都很珍惜从战火中得来的投票权。在2010年和2014年两届过会选举期间,均有恐怖组织扬言会施袭,而事实上他们的确有发动袭击,造成多人死伤;不过恐袭威胁没有吓退伊拉克民众,他们仍然踊跃参与投票:以2014年选举为例,总共有超过1100万人参与投票,投票率达62.4%。
Question10:为何是次事件会成为美国和伊朗关系好转的契机?
自乔治布殊将伊朗标签为“邪恶轴心”(Axis of Evil)之一,指责伊朗支持阿尔盖达等的伊斯兰公布组织,两国关系就急转直下;气候伊朗发展核技术,提炼浓缩铀等行动更令美国剑拔弩张,多次经联合国对之实施制裁。
然而,ISIL的军事行动固然会损害美国在伊拉克的利益,它的扩张对以什叶派为主题的伊朗而言也是明显的威胁。因此,两者是有合作的可能。
然而,西方媒体却不看好这个契机,认为双方虽然在这单一事件中拥有共同利益,但长远而言双方价值观分歧太大,仍然有很多方面双方利益是相悖的,所以要说美国和伊朗关系能够因而好转是言之尚早,亦过分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