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侨报周末》2014年5月25日
河内街头,社会主义宣传画林立。但意识形态的接近,并不能降低越南人对中国感情的复杂和纠结程度。广州《南方周末》
2014年5月13日,一场发生在越南的反华抗议行动突然激烈升级,并在此后几天内演变成为针对中资企业和员工的打砸抢烧。
一直以来,中越关系的复杂和微妙远远超越中国与其他邻国。自秦朝后一千年间,越南一直是中国封建王朝直接统治下的郡县。上世纪,中国一手帮助建立起来的越南民主共和国,从建国之初,其政策就对中国亦步亦趋。1956年至1958年间,越南和中国几乎同步进行了“百花齐放”和“反右”运动。
至于中国人耳熟能详的“革新开放”更常被认为是对改革开放的模仿之举。现代版“小中华”梦一直在越南精英的脑际徘徊。
不过,在意识形态对抗逐渐让位于利益博弈的今天,半个世纪前“同志加兄弟”的共产主义情谊似乎失去了感召力。繁荣背后暗战潜藏,自上世纪下半叶南海被勘探出储量惊人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后,围绕海域和岛屿的主权争议让这里一跃成为亚洲最具潜在危险的冲突区域之一……
1、无处不在的中国印记
在这里,孔子同样被膜拜,春节也是最重要的节日,城隍庙也香火兴旺,就连首都河内的旧称也非常中国——升龙。
“真正的抵制(中国货)是不可能的。”河内服装商人陈光勇说,“中越问题不是一双袜子两双皮鞋的问题,它的庞杂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广州《南方周末》报道,2014年5月初,中国大陆在南海西沙群岛邻近越南海域设置钻油平台,引发大陆和越南船只对峙碰撞。
随着中国、越南南海冲突升温,越南反中情绪愈演愈烈,从游行渐渐演变成暴力打砸事件。
虽然在越南人的口中,中国成了“强盗”,但是在今天的越南,一个彻底的华货抵制者肯定会寸步难行,他甚至无法使用烤箱、手机、淋浴器或更多的东西。
他们想驾驶摩托车,油箱里装的是中国的汽油;他想用电脑,发现连电也是购自中国的。
他感到愤懑,想拨通朋友的电话来倾诉,无意中又享受了中国承建的基站信号,如果要彻底抵制,他甚至无法开口抱怨——现代越语中有约70%的词汇来源于汉语。
越南到处充满中国的身影,甚至缺少后者就无法完成对自身历史的叙述。
“只要对越南历史追问得足够彻底,总绕不开中国。”河内国家大学历史专业学生阿春说,“没有能单独剥离于主干的枝条。”
而中医专业的阿龙则抱怨薄弱的中文基础让他对一些知识要点如堕云雾,“中医的精髓都藏在那些珍贵的古籍里,它们无一例外用中文。”就连学习越南教育史,也无法避开供奉在文庙的2313位科举进士。
两千多年来,越南从中国引入了农历、科举、中医、文官制度。自秦朝后一千年间,越南一直是中国封建王朝直接统治下的郡县。
在这里,孔子同样被膜拜,春节也是最重要的节日,城隍庙也香火兴旺,就连首都河内的旧称也非常中国——升龙,而龙,则也被越南人视为本民族的祖先。
越南语虽然被拉丁化了一个多世纪,但至今仍遗留强烈的汉文化痕迹。
时至今日,它仍然要借助汉语来充实词汇,如“公安”和“社会主义”。《三国演义》和《西游记》等古典名著拥有大量读者,而越南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金云翘月》,其故事蓝本则出自中国清代同名小说。
2、永远的“敌人”
在越南的国家博物馆里,有中国历代王朝侵略越南的记载,“越南人民还多次面对外国的侵略者,包括中国宋朝,元朝,明朝和清朝”。而当时的越南起义者,被视为民族英雄。
从1949年开始,胡志明领导下的越南政府,与中国进入一个长达20多年的蜜月期。
在 2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的武器和物资源源不断进入越南北方,越南人民军则在中国南部接受训练,中国还向越南派出军事顾问。
公开资料显示,从1950到 1974年,中国援助越南枪支200多万支,火炮7万门,汽车1.6万辆,军服1000多万套。许多装备优先满足越南需要,甚至为了保证越南战争的需要,将解放军的现役装备直接移交。
28岁的越南青年杜于洋在谈论那一段历史的时候,像是越南政府的新闻发言人:“中国对越南给予了巨大的支持和援助,越南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停顿了一下,补充道:“我们不是那种忘恩背义的人。”
也是在那段时间,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对中国南沙群岛的主权予以承认。
1958年,时任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总理的范文同给周恩来写信说:“我们郑重地向总理同志声明:越南政府承认和赞成中国政府于1958年9月4日所作的关于中国领海的决定和声明。我们向总理同志致以诚挚的敬意!”
1969年,胡志明去世后,黎笋接替了他的位置。
到战争结束,越南全国实现统一,黎笋着手推行“印度支那联邦”计划。一面加紧对老挝的全面控制,一面出兵柬埔寨,推翻了红色高棉政权。此举使中越两国关系陷入低潮。与此同时,越南政府大批驱逐在越境内的华人,并且和苏联建立了更为紧密的盟友关系。
两国开始在边界问题上摩擦不断。越南出尔反尔,占领中国西沙群岛岛礁,对南沙群岛提出领土要求,在北部的陆地边界上,制造事端,挑起纠纷。
1979 年2月17日,这一天,中国边防部队从广西龙州、靖西及云南的河口、金平边境地区开始了自卫反击。从河口出击的军队,迅速占领了老街。
但是血流在地上,就再也收拾不起来。
民间研究者王锦思在2010年去越南旅行时发现,越南的教科书这样描述那场战争:“中国军队自以为能在短时间内占领整个越南,却最终陷入了我越南英雄儿女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在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之后不得不仓皇逃窜,狼狈逃出越南的领土。”而在越南的国家军事博物馆中,对这场战争只字未提。
而一些越南民众则相信,越南的贫穷落后,很大一部分原因要归因于中国的侵略和掠夺。
在越南的国家博物馆里,有中国历代王朝侵略越南的记载,“越南人民还多次面对外国的侵略者,包括中国宋朝(11世纪),元朝(13世纪),明朝(15世纪)和清朝(18世纪)。”而当时的越南起义者,被视为民族英雄。
3、中国的好学生
“从‘思想解放’、‘摸着石头过河’到‘一国两制’,邓小平的智慧和理论都让我赞赏。”
在20世纪后期,长达十年的对抗之后,中国和越南开始谋求正常的国家关系。
北京观察者网报道,1986年越南的“革新开放”开始了,这几乎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翻版。
上世纪90年代初,越南与中国关系正常化,在考察后,越南认定中国广东省的改革发展模式最适合自己。他们提出“瞄准广东”,把广东当作追赶目标,甚至研究广东的每一项改革措施,选择部分加以模仿。
“从‘思想解放’、‘摸着石头过河’到‘一国两制’,邓小平的智慧和理论都让我赞赏。”有“越南吴敬琏”之称、越南市场化革新的设计师之一的黎登营说。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一代改革者所塑造的新越南确实带有强烈的中国气息,被西方称作“中国的好学生”。
越南这一时期的经济战略,就是发展外向型经济,充分发挥本国劳动力廉价的优势。大量出口成衣、鞋类等日用消费品;对外出口石油、木材等天然资源,换取外汇购买各种所需的物资。
然而,与中韩等国相比,越南的外向型经济却出现了奇怪的发展特点。其主要表现为,进出口贸易逆差严重,常年对外贸易逆差为出口总额的16至20%。
这与越南进出口贸易的产品种类密切相关。越南出口的主要产品除了石油天然气,主要是成衣、鞋类、农产品等初级产品。而其国内蓬勃发展的制造业也要依赖大量进口原料和零部件,真正的附加值很低。这使越南国内难以积累起巨大的资金进行投资,产业升级非常困难。
在巨额逆差的前提下,越南经济的发展不得不依赖外国投资,一旦外部资金流入速度放缓,就会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生产所需的资料,其出口增长就会放慢。也就是说,越南经济高度依赖世界经济繁荣,一旦世界经济出现问题,越南就会成倍地放大外部环境的影响。
在这些现实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结果就是越南的经济发展必须依赖外部环境,且要靠高通胀换高增长。从2006年开始,越南出现经济增长速度下降迹象。2008年,受金融危机冲击,越南CPI指数上涨21至23%,GDP增长率降低到6.25%。随后的2009年,GDP增长率再跌,仅为5.3%,这已经引起恐慌情绪,当年越南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避免人民陷入饥饿中”。
4、患难见真情
风雨飘摇的2008年,万物萧条,唯有中越两国贸易热烈依旧,逆势增长了28%。
越南陷入危机之时,中国并未袖手旁观。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在2002至2007年间向越南提供贷款和投资达50亿美元。风雨飘摇的2008年,万物萧条,唯有两国贸易热烈依旧,逆势增长了28%。
纵使经济领域的交流已如此紧密且前景乐观,但缘于政治和偏见的反弹仍不时泛起。2009年4月,越南总理阮晋勇收到3000名知识分子的联名信,要求停止由中铝国际参与承包的西原铝土矿项目建设。反对者们担心由中国企业带来的工人会开辟“中国城镇”和“军事基地”,危害国家安全。
“中国人即使运来武器也不是什么难事。”信中甚至说。
此时距离时任越共中央总书记农德孟访问北京还不足一年。2008年5月,时值越南金融危机最危急的时候,农德孟来到中国,向中国领导层强调中越“同志加兄弟”的传统友好关系。
农德孟此举被外界广泛理解为向北京求援。随后,中国连同东盟及日韩出资800亿美元筹建共同外汇储备基金,向越南提供援助。
在今天的越南老街,工程工地上的卡车是中国制造的HOWO或者东风。在越南的电视台,播放过《宰相刘罗锅》、《雍正王朝》、《三国演义》。《还珠格格》让赵薇在越南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
杜于洋会用QQ上网,不过写的日记用的都是越南文。他周围的很多同龄人到中国读书。尽管越南的河内国立大学、东方大学都还不错,但是在他们看来,还是中国的大学教育水平更高。
越南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20日,2014年越南共吸收外国直接投资32.28亿美元,其中来自中国(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占18.5%。此外,越南商品2013年出口的11%以上和进口的约28%都来自于与大陆的贸易,而且其现有的外向型加工产业完全依赖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产业链。
5、“发烧的孩子”
“在防范与亲近中寻找平衡。”这是西方对当下越南对华心态的定义。
“越南现在就像一个经历发烧的孩子。”越南中国商会胡志明市分会会长汪浩说。
北京观察者网报道,2011年,越南GDP增长率回升至7%,国际上部分人认为越南正在走出危机影响。但当年其CPI高达12.6%,实际通胀率更高,显然仍是“高通胀换高增长”的路子。
很快,2011年之后,越南经济增长率再次下跌至2008-2009年时的水平,危机再次到来。今年4月中旬,越南政府因“差钱”宣布放弃2019年第18届亚洲运动会主办权。
有媒体评论,中国的发展路线无法被别国简单复制。中国的产业升级实际上是从产业链的低端一步一步“吃”到产业链高端,这是只有中国这样的有十多亿人口的大国才能做到的事情。越南的战略目标超出自己的战略实力。
但是越南的野心并没有收敛。
与2011之后越南新一轮经济乏力同步,南海局势出现了微妙变化。2011年5月底,越南国家油气集团“平明02号”在中国海域开展勘探,电缆被中方执法船切断。6月中旬,越南租用的法国探测船VIKING 2号再次试图进行海洋勘测,中国执法船再度切断其电缆。以此为标志,中越又现紧张气氛。
此后几年,越南曾多次爆发大规模反华游行。有媒体评价,越南在经济不景气、石油开采量遇瓶颈的情况下,在南海问题上态度日益强硬,最终撞上南墙。这一举动与其经济形势是密切相关的。
也有评论指出,中越这对奇异的组合磕磕碰碰地走进新世纪初最复杂的时期,变化已不可避免。
“在防范与亲近中寻找平衡。”这是西方对当下越南对华心态的定义。一方面,越南不断努力摆脱中国的影子,甚至认为在某些方面已经可以成为后者的“老师”;另一方面,越南不敢得罪或失去这个强大的邻国,因为会危及生存。
同样是在大国之南,19世纪墨西哥人的谚语是:墨西哥的不幸,在于离上帝太远,离美国太近;而21世纪越南人的格言则是:天堂太远,中国很近。按照越南人的解释,这句话有着互相矛盾的两层意思——中国是通向天堂的拦路虎;中国本身就是天堂。而对于这两层意思,越南人选择了都相信,并将两者奇迹般地统一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