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分类 News
News 战争与和平
来源:《亚洲周刊》2015年7月19日文/邱立本在八年抗战的危难时刻,中华文化的传统智慧,点燃了理想主义的火炬,照耀着痛苦的黑夜。文化是纪念抗战胜利的秘密武器。在八年抗战的漫漫长夜中,如果没有中华文化力量的支撑,就看不到黎明的来临。因为只有在危难的时刻,中华文化的传统智慧点燃了理想主义的火炬,照耀着痛苦的黑夜。在军力处于绝对劣势,在综合国力、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都远远落后日本之际,在西方列强还被欧战羁绊、无力支持中国的时刻,中国基本上是靠那一口文化的真气,撑着国家不倒下去。这也是因为日本与国际看衰中国。在开战之初,日军挟压倒性的兵力,扬言三个月亡中国,在当时日本军国主义的论述中,中国人是“东亚病夫”,是一个落后与羸弱的国度,需要日本的文明教化。 但这也激起了中国社会的强烈反弹,中国人在极为艰苦的环境中奋起抗战,知识界也投身在笔锋对抗刀锋的洪流中,保住中华民族的元气。西南联大就是知识界的精神家园,在炮火连天的岁月中,始终弦歌不辍,培养了中国日后的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和李政道,也训练出中国“两弹一星”的著名科学家邓稼先、赵九章等人,而在人文学科方面,哲学系的学生殷海光日后成为自由主义的先锋,影响台湾一代知识分子。也是在西南联大的校园中,从北平逃难而来的历史学家钱穆对国运充满忧患意识,他开始写作《国史大纲》,深信...
发布时间: 2015 - 07 - 27
浏览次数:1446
来源:《亚洲周刊》2015年7月19日文/张殿文中华民族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抗战史的最新争论也冲击两岸。台湾出现反对庆祝抗战胜利的声音,折射统独裂痕;中国大陆提出的“东方主战场”说法,与台湾官方不同调。但无论是台湾的“台独”主张,或是大陆说的抗战“正面战场”,都要面对“中华民国”地位的关键问题。北京不能否定国军是八年抗战的主要力量,扬弃八路军是抗战“中流砥柱”的说法,才是客观面对历史,争取民心。在中华民族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之际,抗战史的最新争论冲击两岸。台湾内部出现不少反对庆祝胜利的声音,反映了台湾一些亲日、或是对“中华民国”抗战冷漠的史观,折射台湾社会的统独裂痕,而中国大陆方面,大陆对外提出了“东方主战场”的说法,与台湾官方的说法并不同调,也显示两岸在国号的问题上,仍然陷入了模糊地带。尽管竞逐“总统”的洪秀柱最近提出要求大陆承认“中华民国”的主张,倡议“一中同表”,至今未获大陆积极反应,在两...
发布时间: 2015 - 07 - 27
浏览次数:1650
来源:《亚洲周刊》2015年7月12日文/王丰今年是抗战胜利七十周年,著名蒋介石研究专家王丰推出新作《蒋介石在松沪战场——从忍辱到复仇》,描述蒋介石当年在这场重要战役的决策和部署过程,蔡炳炎、姚子青执行蒋介石死命令,壮烈殉国。(编者按:这是著名蒋介石研究专家王丰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的最新力作的书摘。原书名为《蒋介石在松沪战场——从忍辱到复仇》,现摘录开章精华部分)一九三七年那场淞沪战壮,死伤极为惨烈,故被战史学家称之为血肉磨坊战争,甚至被譬喻为中国版凡尔登战役(Battle of Verdun)。根据抗日名将孙元良将军生前表示,他曾经到日本阅览日本军部保管的文件与战史档案,日方记载我军遗弃在阵地上的尸体往往是日军的二十倍以上。松沪会战是蒋介石亲自指挥的第一场抗战的战役,九十天内,国军伤亡十八万人。日军伤亡仅五万人。抗战八年,国军伤亡官兵三百二十一万,加上平民在空袭、屠城、逃难途中惨遭屠戮或者饿死病死冻死的,共计伤亡三千二百万人。这笔血债,中国人民永远不会淡忘!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本帝国主义者在华北点燃了卢沟桥事变的战火,日本法西斯侵略者,开始更加明目张胆对中国发动疯狂的侵略。这时,全国的注意目光都往南京的蒋先生身上聚焦,究竟蒋介石有没有下定抗日的决心? 蒋会由于是否该应战从一九三七年七月...
发布时间: 2015 - 07 - 27
浏览次数:1626
目录一、何雷:抗战胜利奠定中国大国地位二、纪念抗战胜利是为了永远胜利三、全民抗战是百年沉沦中的民族觉醒四、抗日战争对民族复兴的历史启示五、抗战胜利开启民族复兴征程六、中共在抗战中国际视野开阔七、南京保卫战在战略上的得失八、衡量国共抗战表现要用两把尺子九、抗日战争中的军事谋略运用十、姑息纵容日本军国主义遗患无穷十一、全民参与是抗战胜利的法宝十二、毛泽东对抗战的预见意义非凡十三、抗日战争胜利十大经验十四、滇缅战场拉开中国反攻序幕十五、抗战胜利 一些痛点仍需反思十六、毛泽东抗战军事理论影响深远十七、为何说共产党是全民抗战旗帜十八、中国抗战是世界性抗战十九、游击战为何能撑起抗战“半壁江山”二十、两岸须共同铭记抗战历史二十一、“十四年抗战说”蕴含多重意义二十二、比战争更早打响的战争二十三、鲜为人知的中共海上抗日斗争 二十四、精神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发布时间: 2015 - 07 - 20
浏览次数:1595
来源:《明报月刊》2015年7月文/曹景行趁着今年纪念抗日胜利七十周年的机会,我们当然要促使世界还中国一个公道。尤其在日本右翼政治势力加紧否定二战历史时,只有充分肯定当年中国的关键作用,才能把祸害中国半个世纪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势力钉死在历史审判席上。上海、南京、台儿庄、忻口、井陘、长沙、武汉、重庆、腾冲、哈尔滨——串起中国这些地方的,正是笔者这两个月参加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实频道,拍摄《行走战场》五集专题系列的行程。辛苦,但一生或许就这一次机会,能够重走父辈七十年前的抗战之路,重温他们的抗战经历。比如台儿庄,正是我父母作为战地记者报道抗战首场大捷的地方。又如六月九日在上海淞滬抗战纪念馆同来自台湾的秦汉的对谈,他的父亲孙元良在一九三七年淞滬抗战期间指挥八八师奋勇抗敌,与我父亲曹聚仁在著名的“四行仓库”同住了四十多天,成为战地好友。秦汉感慨地说,那时八八师不知多少官兵在炮火中阵亡,既没有留下姓名,也没有留下面孔,他们图的是什么?过去十年中国大陆的一个变化,就是对国共军队的抗战历史都给予更加符合实际的评价。北京政策的转变,就发生在十年前的庆典期间。英国牛津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拉纳•米特教授《被遗忘的盟友:中国的二次大战一九三七—一九四五》一书的中文版去年出版,笔者为此写了序言...
发布时间: 2015 - 07 - 17
浏览次数:1640
来源:《参考消息》2015年6月5日 【美国《外交政策》双月刊网站5月25日文章】题:是时候让帝国主义回到中东了(作者 新美国安全中心高级研究员罗伯特•卡普兰)。尽管帝国主义现在已经声名狼藉,但帝国在有记载的历史里大多都是默认的治理模式,帝国倾塌后的局面也一向是烂摊子,不管是从远古时代到20世纪初的中国和印度,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欧洲都是如此。我们今天在阿拉伯世界看到的政权垮台以及在北非部分地区、阿拉伯半岛和黎凡特地区出现的混乱局面实际上都反映着帝国主义的最终完结。 三个帝国体系的崩溃事实上,我们正在中东看到的是三个帝国体系的崩溃。首先,中东乱局表明,该地区仍未找到奥斯曼帝国在一战以后分崩离析产生的问题的解决办法。在长达数百年时间里,生活在大叙利亚和美索不达米亚的逊尼派和什叶派、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以及穆斯林和基督徒之间很少发生领土争端。他们当时都被伊斯坦布尔的一位帝王所统治,这位帝王使他们免于彼此加害。该体系在1918年崩塌,从而释放出民族、种族和教派争端的恶魔,争端是关于由谁来控制哪块领土以及准确的边界在哪里。第二,伊拉克在萨达姆•侯赛因倒台后发生的内战、叙利亚在“阿拉伯之春”后发生的内战以及“伊斯兰国”组织的崛起共同终结了欧洲帝国主义者在黎凡特地...
发布时间: 2015 - 06 - 09
浏览次数:1415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