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亚洲周刊》2018年1月21日文/邱立本中华民族与犹太民族难忘历史缘份,在二十一世纪的创新道路上,共同发现新的牛奶与蜜糖流淌的空间。以色列是「上帝选民」的国度。这是基督教《圣经》的论述,描绘这一块流淌着牛奶与蜜糖的地方,也是「应许之地」(Promised Land)。这个自二战之后复国成功的国家历经多次战争,也饱经内部权力倾轧,却在内忧外患中茁壮成长。它成功的秘诀就是靠内部强大的凝聚力,不管政争如何激烈,它始终保持高度的国家竞争力,也不断焕发强大的创意,在发明创新的领域,争取成为世界冠军。尽管以色列的人口规模小,国内的犹太人数目还比不上美国境内的犹太人数目,但以色列吸纳了全球犹太人的智慧,形成了一个全球的网络。美国和欧洲的犹太人都是学术界、演艺界、专业领域的佼佼者,执不同领域之牛耳,也是历史上获得诺贝尔奖最多的民族。他们尽管属于不同的国籍,但却视以色列为祖国,一心要为这个曾经被蹂躏、被希特勒屠杀了六百多万人的民族争一口气。事实上,很多中国人所熟悉的各界精英都是犹太人。这包括了影响了二十世纪历史的共产主义理论大师马克思、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红军之父托洛斯基、发明相对论与原子弹的爱因斯坦、好莱坞的大导演伍迪·阿伦、奥斯卡导演史匹堡、金融巨子巴菲特、索罗斯等……他们都是犹太人的熠熠巨星,展示人类智慧的亮点。在互联网...
发布时间:
2018
-
06
-
27
浏览次数:364
来源:《多维》2018年3月29日4月号文/田飞龙前不久闭幕的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的主题是“在分化的世界中打造共同命运”,对2017年习近平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会演讲予以积极肯定和响应。论坛主席施瓦布声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标志着“中国与世界关系的重要转折点”。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中国版全球治理哲学的最大关键词。其一,“人类”是文明的普遍主体,也是文明演进的基本动力和普遍受益者,是一切人文主义的共同关怀,以人类为尺度,而不仅仅以民族国家为尺度,是中国文化内在超越性和普遍性的理念表达。其二,“命运”有着历史、哲学及神学的多重意涵,也是对人类文明史生生不息及互动交往之基本经验的凝练表达。其三,“共同体”不仅可以涵盖最多元化的族群与文化因素,还可以通过community的一般化及适度历史还原,一定程度上缓解共产党(communistparty)在世界主流文化中被误解与扭曲的精神形象。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与全球治理哲学及行为表明,中国共产党立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理性,已逐步成熟为对国家和世界共同负责的现代化政党。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完整世界观,不宜从马克思主义教义的表层解读,也不宜对标...
发布时间:
2018
-
06
-
15
浏览次数:329
来源:《亚洲周刊》2018年4月15日文/章海陵中国大陆电视连续剧《风筝》热播,讲述国共两党数十年间谍战的较量。男主角是潜藏国民党军统的中共党员,女主角则是隐伏中共内部的军统特务。红蓝特工在荧幕上相濡以沫,不惜苦恋;国共两党、海峡两岸在现实中又岂可割席绝交?电视连续剧《风筝》在中国大陆热播,也在网上引发热议,收看盛况从京沪等地的公交地铁上也可发现。大清早,不顾车厢外隆隆辘辘的轮声,许多素不相识的上班族像熟人那样聚首,急不可耐交流前晚追剧的心得,或津津有味询问漏看的情节。此番景象可跟史上知名的「文学花絮」媲美,即当年伦敦及顿河往返渡轮上萍水相逢的工薪人士,也隔着船舷讨论和追问狄更斯与萧洛霍夫连载小说的新发展。看来,无论在什么历史年代和社会制度下,人们留意历史风云的同时,更关注现实命运与自身心灵,而小说与戏剧作为「聚焦」工具,向来就在抢夺史学与哲学的风头,其水晶球一般的文学「论述」既引人入胜也一目了然,因而广受欢迎。《风筝》表现国民党和共产党数十年间隐蔽战线的较量,加之谍战戏本身的丰富、惊险与离奇,观众连呼「过瘾」自不必赘言。《风筝》男一号郑耀先的饰演者柳云龙、女一号韩冰的饰演者罗海琼也以令人「过目不忘」、清新亮丽的形象,吸引着电视机前人们忘情追剧。 另外,该剧分为四十六集的公映版与五十一集的送审版,分别在电视台与互联网上播放,不少人重复观看及互作比较,引来精彩多样的评论,激发更多观众...
发布时间:
2018
-
06
-
15
浏览次数:336
来源:《明报月刊》2018年5月文/曹景行春暖花开,一百七十位年逾花甲的上海朋友包乘了四部旅游大巴,一早五点就离开上海,前往五六百公里外的安徽黄山。他们的第一个目的地并非黄山景区,而是五十年前曾经的家,今天被称为东黄山风景区的黄山茶林场。他们和我一样,都是当年下乡的上海知识青年,先后来到这个农场的「五七连队」种水稻。很遗憾,我无法参加「下乡五十周年纪念之旅」,只能跟随着他们不断用手机发送的图片和视频再次重回故地。「五七连队」原址的大片土地上,如今只剩下两栋孤零零的破旧房子;靠公路那面牆上的毛泽东像宣传画还斑驳可见,作画的「老五七」朱政惠(后为上海的大学教授)却已经去世四年多了。就连旧房和残墙也都到了时间的尽头,农地中间新埋入的一块大石上刻着「东黄山国际小镇」工程奠基的字样,时间为去年底。早先我们竖起「农业学大寨」标语的地坎上,现在换成了「北京城建集团」一排大字。事过情迁,谁不感慨万千!我在微信上说:「五十年前流汗流血流泪的地方,再看一眼作为告别;明天这儿就要换上新颜,却不会再让我们留恋。」黄山茶林场也变得认不出了,今天的欧洲城堡式度假区最靠外那栋别墅,原先正是我成家后住了三年的小平房。看着「老五七」照片中一张张带着岁月沧桑的笑脸,我在手机上对他们说:「那时我们二十,今天我们七十;那时我们带去了灼热的青春,今天仍能触摸到余温。不知还能再去几次,也不知旧日的痕迹还能残留多久,也许就把今...
发布时间:
2018
-
06
-
09
浏览次数:314
来源:《明报月刊》2018年5月文/黎蜗藤今年是日本明治维新一百五十周年。一百五十年前,没有多少人料到短短二十多年后,蕞尔小国日本就能在甲午战争中战胜庞然大物的老大帝国;再过十年,日本又战胜俄罗斯,近代史上黄种人第一次战胜白种人。十九世纪中叶,中日几乎同时被西方强权打开国门。其后,中国的洋务运动与日本的明治维新又几乎同时进行。为何弱小的日本能先崛起,强大的中国却长期积弱?这个无论对历史学界还是普罗大众都是很有意思的问题,当然可从不同角度与层面分析。但两国国运的交叉点在甲午战争,其决定性战场是海战,日本海军战胜中国是日强中弱的最直接原因。因此,不妨把视点简化为:中日海军几乎同时现代化,为何日本能战胜中国?笔者认为,中日由于地理与历史之故,对海洋抱有不同态度,进而影响了双方在海军近代化建设上的思路,乃是重要原因。对海洋抱有不同态度传统上,中国的核心是远离海洋的中原与关中,大部分土地都连为一体,汉人又是农耕民族,海洋在政治、国内交通与经济生活都不占重要位置。对日本来说,海洋就重要得多:日本人虽然也以农耕为主,但日本既在岛上,本州岛又多山,平原离散地分布在沿海,以致即便在本岛内海岛的交通,海路也比陆路更方便;更不提在海岛之间的交通及到朝鲜都需要经海路了。地理属性已决定了中日对海洋态度的差异。当然,差异并非一成不变。因陆上丝绸之路被西夏阻隔及其后丧失半壁江山,宋朝鼓励国民海外贸易,中国航海进...
发布时间:
2018
-
06
-
06
浏览次数:386
来源:《法制文萃报》许礼平在《倾人之国的佳人——记沈崇自白》中表示,“沈崇事件”各种档案俱在,北京、台北、美国所存这些档案都超过50年,都解密了,花点时间读一读,案件清楚得很。沈崇到底是谁?在北京文化圈,屡屡听到人们讨论这个问题。上个世纪80年代,有一回,聂绀弩、丁聪与三联书店周健强等聚会。聂绀弩早年写过《沈崇的婚姻问题》一文,周问聂绀弩,“沈崇到底是谁呀?”聂绀弩指着丁聪说,你问他,他最清楚。手迹让真相浮出水面丁聪夫人沈峻,就是文化圈中传说的沈崇。但从来没有人敢问沈峻,你是沈崇吗?这句话太冒犯了。甚至与丁聪伉俪死党如黄苗子,郁风也不敢问。2012年春节后不久,意外获得《沈崇亲笔自白书》的许礼平,在家与朋友雅叙。见到自白书,来着应红脱口而出:“这不是沈峻的字吗?!”应红是作家出版社负责人,与沈峻熟络,经手沈峻手稿无数,所以对她的字迹非常熟识。当天,许礼平到罗孚家造访,借沈峻给罗公贺年咭、拍摄沈峻滑雪型照上的题字,回家与沈崇字迹对比研究,虽然前后60多年,但用笔、结体、都有太多一致处。许礼平在《倾人之国的佳人——记沈崇自白》中披露。2012年5月8日,应香港出版人林道群嘱托,许礼平转稿费...
发布时间:
2016
-
10
-
17
浏览次数: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