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分类
时政评谈
来源:《世界政治的终极目标》发布时间:2018年10月1日 许多近现代政治家和思想家都描绘过他们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如马克思和恩格斯论述的共产主义社会和孙中山的“天下大同”理念。不过他们的理想社会都建立在国家消亡的基础之上。从今天看,国家消亡还没有任何现实可能。世界上预测未来50年、100年世界政治发展的著作很多,我没有读到其中任何一部认为主权国家体系,或作为政治形态的国家,在可预见的将来会衰落下去。我认为,即使是从远期来看,更现实的政治目标,不是促进国家消亡,而是建设相对来说治理良好的国家。 理想国的标准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他的名著《理想国》里讨论的核心概念是正义(即本书所说的公正),指出正义是理想城邦的原则。柏拉图把人的灵魂分为三个部分。最高的一部分是“用来学习的”,是为了认识真理,而不那么关心金钱和荣誉。这部分又可称为“爱学和爱智”。灵魂的较低级的两个部分,一是“爱钱”,二是“爱荣誉”。由第一部分统治灵魂的人叫做“爱智者”或者“哲学家”;由金钱统治灵魂的人叫做“爱利者&...
发布时间: 2018 - 11 - 24
浏览次数:107
来源:爱思想网站发布时间:2018年10月31日 内容提要: 本文从全球视角探究美国在世界政治潮流中的作用。从建国到冷战结束前,美国成为在全球范围内真正具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全方位影响和引领作用的大国。冷战后的美国政治仍然对世界政治潮流产生重大影响。但近年来的美国扮演了“战略误导”“战略迷失”的角色。特朗普治下的美国全球声望急剧下跌。不过,美国需要应对的一些内外困境,也是其他很多国家所面临的。 关键词:美国作用 世界政治 历史潮流 首先需要界定本文中的“世界政治”概念。顾名思义,“世界政治”区别于“国际关系”或“国际政治”之处,在于后两者主要涉及国与国之间的问题,但世界政治包含了全世界范围的问题,领域更宽。世界政治涵盖了国际政治或国际关系,同时更多地涉及国家、社会内部的政治,包括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民族宗教等问题,也涉及超越国家的政治变化和潮流。18世纪的美国独立、法国大革命,20世纪的俄国革命、中国革命,以及近年来美国国内政治的重大变化,都属于世界政治的范畴,但很难说是&a...
发布时间: 2018 - 11 - 16
浏览次数:151
来源: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2日 2018年11月2日晚,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王缉思最新力作《世界政治的终极目标》的新书研讨会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月光厅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中信出版集团和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共同主办,主题为“五大终极目标怎样影响世界政治”。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唐士其教授主持本次新书研讨会。王缉思教授作为主讲嘉宾发表了主题演讲,参与研讨的圆桌嘉宾还有清华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刘瑜和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政治学系副教授包刚升。中信出版集团总编辑乔卫兵作为出版方代表出席并致辞。各位嘉宾围绕新书出版、世界政治的终极目标内容及其对世界的影响等相关议题进行深度探讨。 《世界政治的终极目标》一书是王缉思教授从事国际政治研究40年来思想沉淀的成果。在长期的研究、访学和国际交流过程中,作者感受到了中外文化和社会观念的差异,开始对世界各国构建政治秩序的标准以及人类社会是否存在亘古不变的终极目标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世界政治的终极目标》就是对上述问题的集中探索,也是作者对自己几十年研究世界政治的心得感悟的一次总结。 作者认为,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的根基是国内政治,在不同的历史和社会条件下,世界各国的政治目标是不同的,甚至...
发布时间: 2018 - 11 - 14
浏览次数:136
来源:凤凰大参考发布时间:2018年3月6日 “俄罗斯没这个能耐,所以从西方战略思想来看,虽然对俄罗斯有些恐惧,但中国是更长远的惧怕敌手。” “别看特朗普那么狂,他不能随意改变美国。但美国能恢复到过去我们所认识的美国吗?我觉得回不去了。” 3 月伊始,中国知名国际政治学家、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王缉思,在中国社科院发表“世界政治潮流与美国的历史作用”演讲。正值中国“两会”召开,外界对中国与世界倍加关注之际,凤凰网大参考将此次演讲精髓提炼刊出。 中国的一个能耐让西方认为是巨大挑战 当前,美国和俄罗斯似乎进入了一个新的全球斗争时代,但实际上,目前的美俄权力对抗,并不具备冷战特质。 首先,今天的俄罗斯跟苏联相比,差异巨大,实力差距不可同日而语。俄罗斯目前国内生产总值还不如印度,跟中国广东省,或者浙江省的数据相差无几。军事力量虽然比较强大,但如果没有经济力量作后盾,又能发挥多大作用呢?而且,在非战争时期,军事实力也发挥不出来。 第二,俄罗斯没有像冷战时期的苏联那样的意识形态,只是民族主义很强烈,“我不服美国&rdquo...
发布时间: 2018 - 11 - 10
浏览次数:166
来源:《多维》2018年10月4日文/王雅、呼延朔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季,身处北京的中共领导者一点也不轻松。 外部的中美贸易战打打停停,却丝毫没有结束的迹象;内部的深化改革进程,也已探脚进入深水区,“硬骨头”一根接着一根摆了出来。9月,中国深化改革重要措施“社保入税”刚刚定局,伴随着“私营经济离场”的争议,“国进民退”的话题在中国舆论场再次被摆在镁光灯下,李克强不得不临时在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发出“保持现有社保政策不变,严禁集中清缴”的声音安抚中国民营企业家。同样在9月,由“习近平最信任的智囊”、中国副总理刘鹤于1998年成立的“中国经济50人论坛”在北京举行20年大聚会,声音吵杂,争论不断。 可望而不可及,可及而不可足。改革四十载,身处中南海的中国领导者,在这个夏季,突然陷入了“改革者焦虑症”。 或许有人会问,强如中共,也会焦虑吗?拥有数量庞大的党员、几十年一党专政、可能是全世界最有权力的政党,有什么理由焦虑? ...
发布时间: 2018 - 11 - 10
浏览次数:264
来源:《多维》2018年10月4日文/伍俊飞 保育政治既反对极左,也反对极右,主张在维护秩序的前提下,坚持中道立场,依靠权威推进以个体社会与市场经济为目标的改革,最终平稳过渡到现代民主政治。就当前中国而言,其核心内容在于一党执政、社会改良、文化维新以及成熟的市场与政府关系。 优质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都需要以理性的个体主义文化为土壤。民主政治在古希腊罗马时代就已经出现,诞生的时间远远早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西方现代民主政治与市场经济植根于欧洲传统的个体主义文化,其中个人权利极大彰显,人与人之间形成一种平等的契约性人际关系。在个体主义文化中,个体摆脱了家庭、家族、社区和机构的限制,选举中的投票行为主要基于个体的利益和价值判断,令选举的结果更合乎理性。 中国社会的变迁 由于长达数千年的自然经济与儒家传统,中国形成根深蒂固的人情社会和权力社会,个体的权利既受制于血缘及身份性人际关系,也受制于政府、企业和社会团体的权力结构。儒家文化压抑个性,阻碍个体主义的发育,如果不经改良,将难以托起现代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 在从传统中国向现代中国演化的过程中,如果将基于个体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直接移植到中国,国家会在短期内出现严重失序。 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的现代化存在独特之处。中共建政之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1992年...
发布时间: 2018 - 11 - 07
浏览次数:171
Copyright ©2018 - 2021 彦山学堂
您是第 位访问本站,谢谢您的关注!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