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亚洲周刊》2018年9月30日文/笔锋 美对华贸易战掀起风暴,双方不断互探虚实,测试底线。北京最新思路是利用贸战的外部压力,推动中国进一步的市场开放和金融业开放,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竞争力,让危机变成机遇。 中秋佳节来临,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中国发动「秋节攻势」,从九月二十四日起对二千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征收百分之十的关税,并由明年起加征至百分之二十。而这波清单中,全部或部分删除了近三百个关税细目,包括一些消费电子产品,比如智慧手表和蓝牙设备,苹果手机则毫发无损。而一些美国人喜欢的健康和安全产品,如自行车头盔﹑儿童安全用品﹑汽车座椅等,也在豁免之列。不过,特朗普又加上一个警告,即如果中国采取报复措施,就即刻对另外的二千六百七十亿中国商品征收进一步关税。 如果真是那样,就意味着美国对中国进口的五千多亿商品全部加征惩罚性关税。面对美国的决定,中国商务部做出「不得不反击」的声明,民间舆论和退休官员更要求北京放弃一味防守,用限制出口等措施进行反击。 对特朗普扩大贸易战的简单解读是,特朗普借此向世界宣示,美中拉开了长期贸易战的序幕。不过,仔细分析,特朗普的分阶段递进征税计划,显然没有完全跟美国的中期选举脱钩,而且给美中两国通过高层谈判结束贸易战开了一个时间视窗。对特朗普而言,中美双方如果在短期内谈判协商成功,从而让特朗普在选举前可以宣布...
发布时间:
2018
-
12
-
15
浏览次数:146
来源:《美国研究》,1994年第2期发布时间:1994年在1973年的一次盖洛普民意测验中,即将被任命为国务卿的亨利·基辛格成为美国最受羡慕的人物。有关这位20世纪最有声望、最富传奇色彩的外交家之一的传记、专著,已在美国出版了近20种之多。其中《时代》周刊编辑沃尔特·埃萨克森(Walter Isaacson)撰写的《基辛格传》(Kissinger: A Biography, New York: Simon Schuster, 1992),就其广度、深度和所引用的第一手材料来说,堪称研究基辛格的权威著作。为完成这部长达近900页的长篇传记,作者曾采访了150多人,其中有包括基辛格母亲在内的亲友,有包括前总统尼克松、福特在内的政要,有基辛格过去的助手和同事,还有外国领导人和外交官。作者并搜集了有关基辛格的大量私人文件、信件、电话记录、工作日志、保密会议记录,甚至还有美国联邦调查局的电话窃听记录。基辛格本人亲自接受作者正是采访20多次,为作者提供了很多资料和其他方便。如此丰富的原始材料,使本书得以全面叙述基辛格如何从纳粹德国迫害下的犹太儿童,成长为美国陆军反谍报机关的军士,又如何从叱咤风云的外交家,变成年收入高达800万美元的公司、企业、银行顾问。真实性是衡量传记的首要标准。按理说,只要埃萨克森忠实于他苦心搜集的材料,本书的真实性就不应该有多大...
发布时间:
2018
-
12
-
14
浏览次数:116
来源:爱思想网站发布时间:2017年10月20日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论断。1997年发表的中共十五大报告重申了这一判断。直至今天,中国的对外关系仍然建立在这一战略观念的基础之上。“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与列宁当年提出的世界进入了“帝国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一样,是一个政治论断,可以基于这种判断决定党的方针路线。但是,从学术上看,何谓“时代”,一个时代大概有多长时间,人类历史可以划分为哪些个时代,这些时代分别有哪些主题等等,都是难以界定的。 关于时代主题的讨论能给政治学者研究以启迪的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特别是在近代资本主义促使世界各个地区、各个国家的政治发展越来越相互影响、相互融合之后,世界政治是有潮流或趋势可言的,是有规律所循的。比如,19世纪的“资本原始积累”,伴随着西方国家的海外殖民扩张,就代表了那个时代的全球政治趋势。 考察世界历史上的帝国兴衰、朝代更替、宗教冲突、殖民扩张、阶级革命、民族解放、国家独立、民主改革等等现象,可以发现在不同时代和不同国家中,确实存在不同的政治主题。这里提...
发布时间:
2018
-
12
-
12
浏览次数:139
来源:环球时报发布时间;2016年12月29日同其他一切政治概念一样,“民粹主义”有不同的界定和解读。在本文中,民粹主义指的是在社会中下层中流行的一种政治思潮,其特点是对公正缺失、贫富分化的强烈不满,对政治精英和知识精英思想的叛逆,以及对平等理想的追求。民粹主义(populism)是舶来语,也可称为“平民主义”,是同“精英主义”(elitism)相对立的。目前民粹主义在全世界流行,是以五个全球发展趋势为基础和背景的。第一,世界人口发展失衡,跨国、跨区域人口流动加速,城市化瓶颈突出。世界人口增长率呈下降趋势,但各地区人口增长很不平衡。美国以外的发达国家、俄罗斯和中国人口增长缓慢或停止增长,绝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很快,越是贫困的国家人口增长速度越快。全球每年净增人口的95%都在发展中国家。随着世界人口发展失衡,两大全球性社会问题开始凸现:一是发达国家的老龄化减缓其经济发展速度,增加了社会福利负担、养老保障和公共卫生支出;二是人口增长快的发展中国家青年的高失业率,孕育着社会动荡和暴力行为。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和交通的发达,加速了世界人口从贫困地区向发达地区的流动。与人口流动相关的是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城镇化)进程。城市化进程加快,加剧了住房、电力、油气、供水、交通、医...
发布时间:
2018
-
11
-
30
浏览次数:150
来源:爱思想网站发布时间:2018年7月30日 内容提要: 本文分析了特朗普政府对外政策的特点,探讨了特朗普上任之后中美关系呈现的变化和影响中美关系的主要因素,并对中美关系的未来进行了展望。“美国优先”是特朗普内政和外交战略的总原则。从目前看,特朗普政府的对外政策具有不确定性,但其战略意图又是明确的。特朗普政府的外交战略呈现务实的交易风格,让位并服务于美国内政,追求“低投入、高收益”,将减少对国际事务的投入,要求盟国更多分担国际义务,并可能采取军事冒险行动。在特朗普任内,中美关系将延续“新常态”,并出现新的变化。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政策具有具体化的特征,中美关系呈现出碎片化的发展趋势,朝核问题将是影响中美关系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中美关系 美国外交 特朗普政府 朝核问题 唐纳德·特朗普总统上任以来,对美国的内政和外交政策都进行了重大调整。在对华态度上,特朗普显得较为“强势”,曾公开批评中国的货币政策、南海政策和朝鲜政策,在知识产权、贸易逆差等方面指责中国,并将可能对华采用“301条款”等措施。①鉴于特朗普...
发布时间:
2018
-
11
-
28
浏览次数:114
来源:《多维》2018年10月4日文/余一竹 应濯 近期中国社会弥漫着一种集体性焦虑,越来越多的人对未来开始感到迷茫。这是中国在转型周期内的必然现象,但中国政府必须引起重视,设法消除社会负面情绪,稳定社会预期。 坦率说,近期中国社会确实弥漫着一种集体性焦虑,越来越多人对现状感到担忧,对未来开始感到迷茫。即便是一直对中国持有乐观态度的《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也发微博称:「我最近发现,社会深处弥漫着一种低落的情绪,一些人对未来缺少信心,觉得中产阶层的生活要受冲击,民营企业要受冲击,基层治理会变『左』,等等。」应该说,在当前中国社会转型和中美贸易战的大背景下,胡锡进的说法颇有代表性。为了解决问题和引发重视,本文特列出中国社会十大代表性焦虑。 一是对中国政治走向的焦虑。这部分的焦虑对象主要是知识分子。在中共十九大之前,尽管一些社会现象的变化让一些知识分子觉得扑朔迷离,但总体上知识分子还是怀有期待,寄希望于领导层通过特殊时期的新权威主义(Neo-authoritarianism)为国家政治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但十九大后的政治走向,超出了不少知识分子的认知范围,他们普遍难以理解这种变化背后的现实逻辑,有些人甚至由此变得心灰意冷。 二是对经济发展形势的焦虑。2012年后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财政和货币政策刺激经济的传统方式变得愈来愈难以奏效...
发布时间:
2018
-
11
-
24
浏览次数: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