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香港特首董建华先生的公开信
民主派在立法会提出“要求行政长官董建华辞职”提案被否定,这是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结果是大家意料之中。但是,无论是倒董还是保董,双方“肤浅”的思维和言论都使港人失望,更令人嘘唏不已,百感交集。后董建华时代已经来临,香港的民众、商家、学者、官员,甚至北京的决策者、执政者,大家都思绪万千,“剪不断,理还乱”。无论“政治是众人之事”,还是“管理众人之事”,现在社会如一大锅沸沸扬扬的政治八宝粥,无善无恶,似是而非,希望与失望,惋惜与怨恨,民意与旨意,有计与无奈……纠缠不休,混沌一色,难以分清红豆还是白米。
董伯伯是品行端正,老实肯干的老好人,批评或抹黑的政客与传媒也不得不承认。吊诡的是原本大优点的自信与坚持,现在变成固执与刚愎自用的同义词。对政治人物不能用简单的道德判断,但可悲的事实摆在面前:六成市民已经厌倦,五年多一连串执政的失误和延误使大家失却信任和耐心。尽管香港政府腰缠万亿,香港人却近乎精神上的破产。我们可以把今天的结果归咎于昨天的原因,如亚洲金融风暴、港英遗留的经济泡沫;也可以把内部的结果归咎于外部的变化,如世界经济的转型与珠江三角洲的崛起。当然,现在更有天大的理由,突如其来的非典型肺炎更是谁也不能预算到的!董伯伯给自己管理班子评分是已经“做得好好”,对于问题“会非常落力去解决”,当然最后的结论是“中国好、香港好”,“大家明天会更好”。
1997年7月1日,香港汇丰银行大厦前巴士站内,香港第一任特首董建华的海报和避雨的人们。
“中国好”,香港当然好,社会天天在进步和发展,明天应该是更好。但是,董伯伯您确实做得不够好,而不是“好好”。历史遗留的东西,有正的一面,也有负的一面;客观环境的变化,也是危中有机。如果有好的人才,好的组织,政策不左摇右摆,理当不会有目前天人共怨的局面。尽管我们反对“洋奴哲学”,更一直相信港人能够治港,但也不得不痛苦地承认,董伯伯您令大家真的失望。实事求是地分析,董建华的管治班子有几大缺陷:
一、缺乏宏观战略思考,只看到问题的现象,不善于多层次分析和整体解决。由于不懂审时度势,缺乏系统决策、科学决策,结果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二、缺乏处理突发危机的能力,遇到问题先是回避,如鸵鸟视而不见,继而慢三拍,决策滞后;最后是手脚无措,心慌意乱,示人以弱。
三、缺乏有水平的谋臣策士,行政会议成员很多悟性不高,能力不足,更不能有效协调。执行政策时无力驾驭公务员队伍,呈现的局面总是大脑指挥不了四肢和嘴巴。
四、思想老化,观念老化。凡事用个人道德判断多于社会价值判断。与时俱进,有心无力。更兼且处事作风优柔寡断,患得患失,左右为难,经常是“议而不决,决而不行”。
虽然董特首的管治班子有缺陷,推倒董伯伯却不是可行的良策。理由有三:
一、现行法律的基础,行政的体制和内地与香港的政治现实,都不可能“倒董”。如果董伯伯受不了委屈辞职和下台,将带来社会大震荡,政治大危机,影响动摇了目前现有的法制和法治。
二、谁来顶替?在基本法及其它相关法律尚没修订,政治格局暂时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匆促另安排“陈建华”“李建华”上台,可能更危险、更糟糕。香港已经输不起第二个不称职的特首。
三、目前,“非典”大敌当前,经济大滑坡,香港需要上下齐心,团结一致,化解危机,共度时艰。任何引起大争议、大辩论、大分化的政治事件并不受主流民意欢迎。
所以,董伯伯以您的性格,您不会向民主派低头认输。但以目前的政治现实,您必须向600万市民阐明您“与时并进”的执政新思路。
客观地分析,目前香港的困局,最基本的原因不是您的错,而是决策、立法和执政的三层架构各自都不完善,有缺陷。而且,三者更缺乏良性互动。“行政主导”其实是历史误会。试问当年的港英政府,谁主沉浮?是行政局?错,是伦敦唐宁街,是港督背后的英政府。行政局不过是消化英伦的总决策,上传下达到政府部门去执行。“行政主导”其实背后有英伦的谋臣策士在“主导行政”。北京为了向世人表明真心实意地实行一国两制和港人治港,根本不敢也不想代港府策划。看一看现在行政会这班人的历史和才能,六百多万人和数万亿身家性命岂能由这几人决定?其实,他们亦不是香港命运的决定者。决定大家命运的生死大权根本由董伯伯您独立承担,一人决定。不要说您是800人委员会选举,北京钦点,就算您任特首是全港市民一人一票选举产生,也同样叫人发冷心惊?!
当年,为了香港顺利过渡,北京组织了一大批各方面的专家官员、政治精英,集中在深圳麒麟山庄,其研究问题的深入和细致令人叹为观止。现在香港的执政团队,既缺乏大政治家,更缺乏懂得宏观经济的谋臣策士。既然历史是如此轻率地开大家的玩笑,而“存在则是合理”,我们就只好在“存在”的基础上做一些结构性修补。为此,建议董先生再组织一个班子,近乎于影子内阁,需要聘十多位影子司局长来做决策方面的研究。研究的结果再交给现行的行政会讨论拍板,具体再交给政府部门各司局执行。贤者用人,“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影子内阁的“司局长”们,既可聘请内地的专家学者或退休高官,也可请香港及台湾的专家学者,适合的外籍人士也可参加。这些人没有行政权力,也没有具体个人私利,更能超脱和客观。他们不单可以参与决策,也能够在决策调研中监察政府部门的行政效率和质量。
另外,必须重视接班人才的发现和培养。香港现代政治的历史其实刚刚开始,新一届的特首的政治智能和组织能力尤为重要。不要以为“铁公正”是有良心的大法官就可以当特首,他连地铁也未曾坐过,如何了解民情?不要以为“量土地”量出红帽子就是治国之才,市民的需求就是经济指标,表明他是经济学不合格的小学生。如果模范母亲能主持会议,也是入选的条件,我们更担心将来又是一个好心人为香港社会积极做坏事。当然,董伯伯,您不会封建到由您物色接班人,现行法律也使您没有此权力。但,出于对香港和国家最大的忠诚和热爱,您必须在这剩下的三几年尽量提供不同的政治舞台给体制内和体制外的有心人去表现和表演。最起码使北京的执政者和800人委员会看清谁是真正能干者和合适者,谁是香港的何厚铧。
董先生,我很欣赏您的牛脾气,前不久对于记者提问关于辞职方案一事,您坚定地说:“我不会受任何事情来干预我,我会全副精神集中对抗非典型肺炎,我们会全副精神做好这个工作!”这真是英明神武,掷地有声。精神固是可嘉,有些方法也要考虑。如果这时您公开宣布:把个人一年内的收入,全部捐赠给香港一个抗非典的基金。同时鼓励问责高官和司局级官员捐出10%的一年收入;又号召年薪100万以上的公务员自动在一年内减薪6%而不是三年完成。我相信您可借抗典的胜利以及您和高官们个人的牺牲,重新唤醒香港精神,激励大家斗志和社会凝聚力,您和您的管治班子相信可逐步重获市民的认同和支持。
董先生,您可能不喜欢我这封信,但我们都是坚定的爱国爱港者,所以有共同原则和共同语言。温家宝先生在当选总理后,心里默念的是林则徐两句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也是他做总理的原则和工作的态度。董先生,这几年确是辛苦您啦,抗非典斗争更令您寝食难安。大家的心都是肉做的,群众的眼光也是雪亮的,您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苦劳也有疲劳。相忍为国,相忍为港。我向您致敬。董先生,您没有必要向民主派投降低头,但您必须明白,您的敌人不是民主派,香港目前这种糟糕的局面主要不是他们造成的,您的敌人是您自己。您可坚持爱国爱港的信念,但凡事不要把自己的得失放在首位。哪怕您不喜欢的人,只要他的批评和建议有利于国家的根本利益,有利于香港的长久利益,您都要听。另外,哪怕某人是您最信得过的好人,只要他是庸才和蠢才,也千万不能委以重任。
特首办应好好学习祖国内地“市长热线”,港府也开辟一个“爱国爱港、百家争鸣”网站。网站向市民公开,您和各级官员每天必须阅览。一方面可了解民情民意,一方面可吸纳其中的经济智慧和政治营养。编辑原则是:
一、不登谩骂和歌颂的文字,每篇文章三千字以内。
二、不署名的文章和文字数据也不登,重复内容可以不登,以优选为原则。
三、您的智囊和班底,以及各司局最少每月必须就网络文章的重要建议意见和批评进行梳理,并尽量给予一次认真的归纳、分析和答复。
四、估计此网站的设计、登记,管理的费用连带人工,以一般企业的预算,大约一年花100万港元,在您余下任期内三年一共要花300多万元。这是110亿建超级监狱花费的1/5000,是4500万评估顾问费的1/15。
董先生,希望您真的有徐四民先生所称许的领袖风范。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这样,香港可望有救。中国在变好,香港也会变好,总之一句“大家明天会更好”。
(2003年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