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香港《文汇报》登载亚洲知识学院廖湘琨先生的文章,分析目前中美关系的债务问题,由债务问题可能引起的战争危机。当然,也由于战争成本太高,对美国来说也不符合经济效益。所以,廖先生的结论是:美国无需向中国发动军事战争,只透过输出通货膨胀的方式就可以“赖债”。为了配合“赖债”,美国必须对中国进行经济、政治及军事围堵:
1、政治上拉拢其他亚太国家,向中国施压。
2、军事上挑起军备充实,制作南海危机。
3、经济上给中国找麻烦,发动汇率战、贸易战、知识产权战。
我欣赏廖先生的分析,也同意他说:“中美关系将在既斗争又合作的对立统一过程中继续发展”。但是,文章结论说:“只要中国在战略利益作出让步,中美冲突甚至战争的可能性将会大降,却显得较为偏颇、单薄。中美的危机虽然主动方在美国,但中方可以用“太极”拳路化解美国拳击。简单说,中国可以在战术层面退让,但要在战略层次取胜。
另外,补充几点:
(1)中国和平崛起的大战略不能偏离与改变。这一战略目标并不是与美国针锋相对搞对抗,但也不能甘心充当美国的小伙计,为虎作伴。
(2)中国的核心利益不能让美国及其跟班日本所搅动,但是国家领土主权寸步不让。
(3)亚太及南海问题,中国有自己的方针原则,与美方及中美关系无关,中方不是向美战略让步,而是要坚持自身的战略利益,与南海和平共处,开发共赢。
(4)中国对美关系目前的“热点”与“危机点”是伊朗问题,这是考验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关键时刻。一方面中国不可能接受美国国际霸主的粗暴行为,追随西方与伊朗为敌。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可能单独与伊朗结盟成为伊朗的抗美盾牌。到目前为止,中国领导人及外交部的表态还是中规中矩,当然口气还是可以再硬朗些。但,到了进一步艰难选择的时候,中国人外交大智慧和立国之本大原则又将会如何体现呢?
(5)结论是债务危机不会引发中美战争。现在及可见的未来,中国不会被美国打败。但是,还是一句老话:中国的生存与发展还是取决于中国社会内部深刻矛盾的妥善解决。缩小贫富差距,体现社会公平实行行政改革和政治改良,有效进行公共管理,重新构建国人的价值规范与道德标准,已经是到了非进行不可的阶段了。我担心,现在是美国为了解决自己的危机而挑起战端,千万不要在未来中国为了解决国内的危机而不得不挑起国际战火!
附录:债务危机会引发中美战争吗?
债务危机会引发中美战争吗?
廖湘琨 亚洲知识管理学院
全球经济正处于严峻险境,欧美都陷入债务危机的泥潭中,经济增长乏力,失业率持续在高位徘徊。沉重的债务负担,使欧美国家都需要推行紧缩经济政策,削减财政赤字,全球经济难言乐观。
美国债务问题不容忽视
美国与欧洲的债务问题,究竟谁更严重?
当全球市场焦点都集中在欧债危机上,却忽视了美国债务问题的严重性。目前,美国的国债高达14.58万亿美元,是GDP的107%,欧元区的整体负债率只是80%。
去年7月,民主党和共和党就提高联邦政府债务上限争执不休,最终在8月2日最后限期前达成协议,避免了300亿美元的国债违约发生。但是,美国的债务危机解决了吗?
自从2008年金融海啸爆发以来,美国很多州、县、市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逐渐暴露。截至2011年10月底,美国地方政府的总债务超过2万亿美元。由于未能偿还42亿美元的债务,美国亚拉巴马州杰斐逊县于11月9日申请破产保护,这是2011年收到第4个地方政府破产案,更是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政府破产案。
事实上,美国的债务问题比起欧元区的国家,情况更为恶劣。如果将联邦政府、地方政府及私营部门的债务加总,美国债务总额在2009年已经占GDP的247%,是全球最大的负债国。
可能要靠战争转嫁债务危机
回顾历史不难发现,美国在1929年发生金融危机,股市全面崩溃,全球经济陷入十年的大萧条,负债率超过100%。美国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能走出经济衰退。从1941到1945年的战争期间,美国的经济增长率平均为12%,债务问题也因为经济增长迎刃而解。从1946年到80年代,美国的国债占GDP的比例从120%,下降到30%。
由此可见,除非美国能发动一场战争,并通过战争来刺激经济增长,否则美国经济增长乏力,债务危机将继续加深。战争可以推动军工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透过「乘数作用」促进经济增长,这与凯恩斯理论的扩大公共投资来刺激经济有异曲同工的效应。那么,美国岂非有发动战争的必要性和积极性?
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战败被迫签署《凡尔赛条约》(Treaty of Versailles),需要向法、英等国赔偿,因而债台高筑,经济陷入困境,纳粹主义抬头。希特勒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希望打胜这场仗,把债务一笔勾销。
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外汇储备约3.2万亿美元,其中三分之二是美国的国债和机构债券,中国已超越日本成为美国的最大债权国。中国持有1万多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如果按10年期的3%债息率来计算,美国每月就要给中国支付30亿美元的债息。
在全球经济衰退之际,中国手握大量的美国国债及机构债券,而美国就像当年纳粹德国的境况,因而有异曲同工之「不妙」。那么,债务危机促成战争爆发模式,是否会历史重演?
最近,美国高调宣布「重回亚洲」,主动联络冷战时期的盟友,对中国进行经济、政治及军事的围堵。
奥巴马在最近的APEC峰会上,积极推动《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TPP),企图把亚太地区的国家纳入其经济框架,但中国却没有被邀请加入谈判,藉此架空中国在APEC的影响力。
此外,美国更把TPP和军事关系结合,并以美、日、澳3国军事联盟为主轴,强化与韩国、东协及印度的关系,通过制造「南海危机」进行联合军演,在澳洲扩大驻军,似乎是一种军事战略的布局。
那么,美国是否打算向中国发动军事战争?
战争与经济存在一种复杂的辩证关系,从历史经验来看,战争似乎可以促进美国的经济增长,解决债务问题。但是造成美国债台高筑的原因,也似乎以战争居多。
长达10年的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使美国债台高筑,军费开支占国债的四分之一,今后还要花费大量的医疗和残疾福利开支。况且,中国也没有石油可以掠夺,由于长途补给的军费开支很大,美国攻打中国的战争成本必然更高,不符合经济效益。
借输出通胀「赖债」
美国对中国进行经济、政治及军事的围堵战略,主要目的如下:
1.在政治上拉拢亚太地区的国家,向中国施压,迫使中国在人民币汇率上让步,藉此降低美国的债务;
2.在军事上透过军备竞赛,制造「南海危机」,向亚洲国家推销美国武器,为衰弱的军工业输血,刺激经济增长;
3.在经济上给中国制造麻烦,阻止中国的崛起,以便发动汇率战争、贸易战争、绿色战争及知识产权战争等「经济战争」。
事实上,美国根本无需要向中国发动军事战争,只要透过输出通货膨胀的方式,就可以「赖债」。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的首席经济学家罗格夫指出,6%的通胀率就可以使美国国债与GDP的比例,在5年内降低20%,而且这种做法在美国历史上经常被使用。
美国发动越南战争,从1964到1972年期间,庞大的军费开支,使美国出现巨额的财政赤字及债务,迫使美国宣布放弃《布雷顿森林协议》把美元与黄金脱,狂印美元来支付债务,导致美元大幅贬值。
美元是国际主要货币,在输出通货膨胀具有特殊优势,美元疲弱有利于美国出口贸易,这也是中国特别关注美国联储局下一轮「货币量化宽松政策」(QE3)的原因。至于何时推出、何等规模推出等,则要视乎美债危机的严重性。看来,中国手持的美国国债,将会不断贬值。
中美两国在经济方面的相互依存,在全球性问题上存在越来越多的共同利益,例如美国需要继续从中国进口低廉的消费品,否则美国的物价必然大幅上涨。此外,美国企业在中国也有大量投资及商业利益,美国商人会问:为什么我们(美国)要与中国打仗?我们(美国)的投资怎么办?当然,中美关系发展必然会展开战略探底的博弈;中美关系将在既斗争又合作的「对立统一」过程中继续发展。只要中国在战略利益作出让步,中美冲突甚至战争的可能性将会大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