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之梦(三)
2012年5•1劳动节
今天,香港亚洲电视财经节目:中国国内铜库存300万吨,LME即伦敦金属所现铜存货仅25万吨。奇怪的是中国经济放缓铜需求减少,国内铜价应趋降价回归合理(世界与中国铜价是十几年前的3~4倍),但伦敦国际铜价却比半年多前上升1000多美元/吨高达8000美元/吨。众所周知,除中国外,西方经济都停滞不前,甚至负增长啊!原因何在?答案之一:今年第一季度中国进口铜100余万吨,出口仅2.7万吨。具常识的读者一定无法明白这种被扭曲的铜及其他工业原材料供求结构,但很容易就明白在这种结构下,吃亏的是中国,中国一般企业,最终受害的是中国人民。中国是全世界铜最大的买家,西方经济萧条,中国仍需买贵货,甚至是贵买贱卖,更严重是与其他原素,构成中国经济低迷下的高通胀。紧接着的问题是谁在帮外国企业、外国集团,外国金融及期货的营运者诱迫中国企业和中国人民咽下这苦果?
迫使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咽通货膨胀苦果的是中国通胀的利益者。(1)包括部分伙同外国垄断工业原料资源生产商和贸易商一起哄抬物价的国内某些国有与民有的矿山资源拥有者,也包括国内铜生厂商和贸易商。他们可以分一杯羹,哪管国家损失几十倍。(2)部分利用银行信用额度以远期信用证进口大量电解铜的以进口贸易为名变相融资的各种经济集团。他们高价购买抬高了伦敦铜价,进口后以略低于市场价转卖套现,扣除成本与亏损获得现金解决自身资金紧张,或高息转贷给其他资金需求者。一般计算,其融资成本远远低于目前中国社会的高息信贷。顺便说,这里面不乏一些地产商。这二类利益共同者,循环不停继续拉高铜价。虽然从终局来说可能也成为击鼓传花的受害者,但在每个具体阶段承受高成本的是中国众多终端消费者。(3)表面看中国政府也不吃亏,因为所有进口原料海关都代征了17%的增值税,400万吨进口铜大约缴纳347亿人民币税收。监管机构好似乐见其成,但这些结果当然是推动中国的通货膨胀。所以,第三类既得利益者包括把持垄断经营,直接间接,或者变相鼓励投机倒把行为的大操控者,并且包括认为中国资产快速通胀有利于宏观经济政策的局部决策者和背后推动者。
笔者与其他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一样,深深地忧虑自己的祖国,在取得开放改革三十年成果后,会不会包括财政结构在内的三大经济结构失衡,加深业已严重的社会矛盾。我重新读《信报》月刊,财经专家卢麒元先生去年12月发表的盛世警言:“裂变的前夜——中国2012年经济前景展望”。卢先生呼吁:我们必须尽快进行财政改革。目前,财政改革的主动权尚在中央政府的手里。卢先生说:“我们是在跟时间赛跑。要知道,这是改革与革命在赛跑啊!中国的极左翼和极右翼,正在迅速兴起并开始形成气候,中国将不再拥有从容改革的时间了。”国家的财政政策,现在必须急迫进行本质性改革。它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就是要强国与富民兼顾。面对整个被扭曲的经济结构,首先要将财政收支结构、社会分配结构、全球收支结构进行复原和调整改善。
我对中国经济危机的认知和担忧,相对卢先生或许有些局限和弱化,但我理解和赞同在国家财政部工作多年的卢先生居庙堂之高忧其君,现虽在香港生活工作,处江湖之远仍忧其民。新的一年,已过了120天,形势也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我相信,极左的折翼使中央重新获得从容改革的时间。当然,我也相信,极右翼的痴迷市场神话,也已经像猴王化身庙宇,尾巴只能变成竖在背后的旗杆。我与美国念环保政策专业大学一年级的女儿通电话,老师把马克思异化理论作为“经典”让学生啃读。这说明西方也开始调整自己的思路。
龙年之梦是希望中共十八大及新任领导人开启社会主义中级阶段,在坚持市场经济的前提下,主旋律是“节制资本”与“平均地权”。资本如果是肆无忌惮的巨无霸,无论国有或是民企都会变成洪水猛兽。经济发展,如果从人的手段变成人的终极目标,社会就会变成弱肉强食的丛林。财政收入如果不考虑强国与富民的和谐统一,也会沦为喝血的机器。“地权”如果不公平分配及享有,90%以上的人民就会变成土地与房子的奴隶……
附录1:卢麒元“裂变的前夜——中国2012年经济前景展望” 原刊《信报》月刊2011年12月417期
附录2:参见《关于铜价大战——如何应对国际基金“围剿”中国国储局》 写于2005年11月,原刊《香港第三只眼睛——十年挑灯看剑》。
附录
裂变的前夜
——中国2012年经济前景展望
卢麒元 2011年12月
2011年12月扭曲,一直在不断地扭曲。中国的经济结构已经接近扭曲的极限了。“调整经济结构”,这是一句已经说了很久的“废话”。为什么“调结构”会成为冠冕堂皇的“废话”?因为,既有“结构”中,存在着巨大的既得利益。“调结构”,等同于调整既得利益,那几乎相当于革命。既得利益者当然不允许“革命”, 不许“革命”,就只能欺骗。于是,他们给善良的中国人制造了神话。于是,中国经济在美丽的“神话”中,一步步走到了悬崖的边缘。
◎一、震撼人心的美丽神话。
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的萨勃拉曼尼亚(Arvind Subramaniam)在一本颇具争议的新书中指出,中国将很快取代美国的霸主地位。就在美国人喋喋不休地谈论“单极时刻”之时,其经济基础却在崩溃。萨勃拉曼尼亚表示,按照恰当的指标衡量,中国在经济上已经与美国旗鼓相当了。很快中国就会在经济上远超美国,最终在军事上也是如此。既然中国人口是美国的四倍,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迟早会在经济上超过美国。问题在于还要多久。为了回答这一问题,萨勃拉曼尼亚建立了一个衡量经济实力的简单指标,它包括经济规模、贸易额以及国家经常账户是赤字还是盈余。他根据该指标得出结论称,中国已与美国实力相当:按购买力平价衡量,中国的经济规模已不亚于美国;贸易额也不相上下;中国还是一个债权国。该书预计,中国在这三方面将进一步迅速增长:到2030年,中国应该就像20世纪中叶的美国一样,在全球占据主导地位。该书最惊人的预测是,人民币将在本世纪20年代初达到与美元分庭抗礼的地步,甚至会取代美元成为储备货币,这个时间表远快于目前大多数人的预测。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必然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强国:而贸易地位决定货币的地位。此书的名字《黯然失色:生活在中国经济主导地位的阴影下》(“Eclipse: Living in the Shadow of China’s Economic Dominance”)。
国人需要高度警觉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该机构由伯格斯滕(C. Fred Bergsten) 成立于1981年,是非牟利无党派的美国两大智库之一。2006年,为了纪念其共同创始人彼得•乔治•彼得森(Peter G. Peterson),更名为“彼得•乔治•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eter G. 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该机构是冷战期间,国际地位极为崇高的美国战略部门,该机构为解体前苏联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中国人应该了解一些真实的状况,正是该机构为美国政府推动人民币升值提供了完整的逻辑依据。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美元“被严重高估”,人民币则需升值40%以上。展开这项研究的分析师科林(William Cline)和威廉森(John Williamson)表示, “与美元估值过高相对的主要是人民币估值过低。人民币加权平均汇价需上升21%左右,兑美元则需升值大约40%,才能实现平衡。” 美元估值过高产生贸易逆差,加上人民币估值过低带来贸易顺差,这导致经济失衡,并引发系统性威胁。但不幸的是,过去数月中有关人民币兑美元固定汇率的政策仍在实施。彼得森研究所表示,“随着全球从当前危机中走出,为使全球经济重新实现均衡,中国的汇率制度应从单一盯住美元转变为盯住一篮子货币。或者,中国应重新让人民币兑美元升值。”据传,当年为中国提供人民币与美元挂钩思路的也是这个机构。
萨勃拉曼尼亚也绝非省油的灯。此人有一篇著名的文章《让中国为美国纾困》。【人们认为美国国会通过的金融纾困计划有缺陷,但对于防止金融市场中出现恐慌情绪、避免人们丧失对经济的信心,又是必要之举。它似乎只能支撑现有局面,算是一种C计划或D计划,可能需要通过一项A计划来加以强化。 A计划中至关重要之处,可能是需要额外资金。首先,人们怀疑“问题资产”数额远远高于美国纾困计划所提供的资金规模。其次,要解决房地产市场问题,可能需要更多资金,用于解救次级贷款和边际贷款的借款人。最后,倘若经济衰退势头持续下去,可能有必要出台进一步的财政刺激措施。然而,额外资金(可能高达5000亿美元)将来自何处?美国纳税人已心存警惕。普通美国人掏了不少钱,而且他们不太相信这些钱花得值得,或是会花到点子上。那就请中国上场吧。哈佛大学(Harvard)的肯•罗格夫(Ken Rogoff)恶作剧地将中国过去5年累积大量美国国债的行为,描述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外国援助专案。何不更进一步?我们不妨试想一下:中国政府能够为美国政府提供多至5000亿美元的贷款(来自于其1.8万亿美元的现有外汇储备),为美国金融业纾困。中国以往的援助方式(即购买美国国债)是间接的,而且是无条件的。】此文正是公布于2008年10月10日(可查阅FT中文网)。此后,中国做了什么,我不想去说了。
笔者一直在关注美国思想库的动态。在如此敏感的时候,他们玩如此肉麻的噱头,目的是非常清楚的。美国人还想接着向中国要两样东西:第一,继续购买美国国债(所谓的外国援助项目);第二,继续人民币不断升值的过程(完成所谓升值40%的指标)。当他们编制“神话”的时候,笔者已经意识到“神话”破灭后的结果。这算什么智库和学者?这就是一群优雅的骗子!很遗憾,中国不存在真正意义的智库,管理层似乎也不需要自己的智库。对于一些将要退休的人而言,他们需要赞美,最好是“神话”。
◎二、诡异的经济资料,奇怪的宏观调控。
波罗的海贸易海运交易所干散货运价指数(Baltic Dry Index,BDI指数)近期涨势迅猛,自8月初以来,BDI指数出现超跌反弹,累计涨幅73.4%。11月初BDI上涨8.65%至2173点,其中波罗的海海岬型船运价指数(BCI)、波罗的海巴拿马型运价指数(BPI)、波罗的海灵便型船运价指数(BSI)分别上涨11.47%、8.94%和3.98%。从资料来看,BCI指数依旧支撑BDI上涨行情。从10月5日至11月初,BDI已经连续9个交易日站上2000点关口。
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是航运业的经济指标,它包含了航运业的干散货交易量的转变。 BDI为海岬型,巴拿马型及轻便型(handysize)各占权重三分之一的综合指数。虽然这个指数以波罗的海作名字,但负责管理这个指数的波罗的海交易所却在英国的伦敦。 BDI波罗的海指数是由几条主要航线的即期运费(Spot Rate)加权计算而成,反映的是即期市场的行情,因此运费价格的高低会影响到指数的涨跌,所以,假设现在的原物料需求增加,表示各国对货轮运输的需求也跟着提高,在此情况下,运费的涨幅如果可以大过油价成本的涨幅,当然就可维持获利。在这种前提下,BDI波罗的海指数会上涨,运输股的股价也会上涨;假设现在原物料需求依旧增加,但货轮供给增加而打坏运费市场,此时BDI波罗的海指数会下跌,当然运输股的股价也会跟着下跌,所以,运费高低的影响远比原物料的涨跌更是影响航运股获利的关键。 BDI指数一向是散装原物料的运费指数,散装船运以运输钢材、纸浆、谷物、煤、矿砂、磷矿石、铝矾土等民生物资及工业原料为主。因此,散装航运业营运状况与全球经济景气荣枯、原物料行情高低息息相关。故波罗的海指数可视为经济领先指标。
当今世界上,对BDI指数最具影响力的机构,唯有中国政府。BDI是一个前瞻性经济指标,它意味着中国政府对明年经济持有极其乐观的态度。几乎可以确定,这种乐观态度已经暗藏于中国政府既定的宏观经济政策中了。“宏观调控”是不是“空调”?似乎不用争论了。房地产问题有多大悬念?似乎也不用争论了。傻乎乎的学者们还在争论,他们的争论只会误导平民百姓。笔者已经可以看到,即将漂洋过海的一船船原材料,这些东西会继续膨胀中国经济的泡沫。BDI指数戳穿了一个中国式的谎话:所谓的宏观调控,就本质而言,不过是微观紧缩,也是灭绝中小企业。
笔者已经反复说明了:真正的宏观调控,必然是基于财政结构调整的根本性变革。坚决不肯增加资本利得和资产持有的赋税,坚决拒绝压缩中央和地方的制度成本,就决定了“宏观调控”必然是“空调”。坚决拒绝真正意义的房地产课税,却搞所谓的“限购”,这是跟全国人民开玩笑,已经超出了“空调”的范畴了,这是一种行政欺诈,应该被问责的。
最为令人震惊的是,“空调”的同时,浅隐的政策宽松已经成为既定的方针政策。请注意,中国央行在假惺惺地进行“数量紧缩”的同时,却在玩“成本宽松”,他们长期坚持极为无耻的实质负利率。他们在变相鼓励投机倒把行为,高利贷几乎是实质负利率的必然结果。除了可怜的普通老百姓,圈内人皆知“宏调”的虚伪。否则,那些大型国企,怎么敢于狮子大开口,抢下明年天量的进口订单,以致于BDI陷入疯狂的程度。这疯狂会导致什么样得结果?已经有最新资料显示,中国铁矿石压库情况非常严重,总规模可能已经超过一亿吨。显然,一些超级牛人又开始胡闹了。莫非,可爱的总理还有下一个四万亿刺激经济计划!
◎三、大萧条的经济学含义。
大萧条(The Great Depression),是指1929年至1933年之间全球性的经济大衰退。
笔者对大萧条的逻辑解释如下:由于经济结构极度扭曲,导致社会收支结构失去平衡,进而破坏了一些产业的正常发展,产业危机通过金融紧缩快速蔓延,形成整个经济体系的全面危机。全面危机必然进一步刺激信用危机升级,资本迅速从各个产业退出,导致企业破产和工人失业。全面金融危机经过国际金融市场动荡迅速蔓延到全世界。于是,大萧条就出现了。笔者认为,大萧条的出现存在着历史的必然性,大萧条是对经济畸形发展的必然修正。
今天,全球性的经济结构极度扭曲再一次出现了。其中,中国的经济结构的扭曲更是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首先,是全球收支结构极度扭曲。欧美等富裕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中国等新兴国家的巨额外汇储备,已经非常清楚地展示了国际收支结构极度扭曲的状况。难道,这种状况可以持续吗?当欧美国家进行所谓“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时候,他们已经为即将发生的金融紧缩埋下了伏笔。是的,资本是逐利的。资本将会在某一个早上,彻底退出一些无法牟利的地区和产业。2008年的金融风暴仅仅是一次预演。毕竟,货币体系还在。可能,用不了多久,一些国家的主权信用就会率先破产,一些主权国家的货币体系也会随之崩溃。下一次,没有所谓的金融风暴,而是直接进入大萧条。
其次,是社会分配结构极度扭曲。占领华尔街的运动席卷全球。99%的人愤怒了。是的,在前苏联解体之后,资本主义失去了制衡和约束的机制,金融资本以极其嚣张的态势,迅速侵蚀全球劳动者的财富。在这一点上,并无社会制度差别,无论是在任何社会形态中,甚至任何意识形态下,金融资本都在肆无忌惮地剥夺劳动者。这种状况,在前苏联解体后,在中国更是变本加利,达到了空前残酷的程度。中国几乎所有领域均被金融资本控制,金融资本的盈利已经严重侵蚀了一般产业的发展基础。中国的房地产泡沫,是中国金融暴政的滥觞;中国的高利贷现象,是中国金融资本最后的狂欢。
再次,财政收支结构极度扭曲。在分税制残酷的利益切割下,中央财政实现了长期快速增长,基本满足了中央财政的支出需求。但是,地方的财政收支平衡始终无法通过正常的赋税予以实现。于是,形成了奇异的中国式地方财政收入观景:地方债+卖地收入。傻子也知道,搞地方债和卖地创收不可持续,必然留下巨大的社会隐患。然而,毒瘾易染,戒除太难。如今,衮衮诸公只好对此装聋作哑。当然,财政收支失衡远不止于此。如果,将腐败也算是财政收支失衡的一种现象,那失衡的状况足以震烁古今。当今中国,懂一点金融的人还是有的,精通财政的人才凤毛麟角。其实,国际收支失衡和社会分配失衡皆为财政扭曲所致。治理财政,才是治理国家的根本之所在。不懂财政,而妄论民政和军政,亡国不远矣。
三大失衡达到了如此程度,引爆金融危机还有悬念吗?最后,另一次大萧条还会很遥远吗?
有空,可以去阅读上个世纪大萧条之前,新兴国家的繁荣景象。特别是可以参考一下威廉二世治下的德意志帝国(可参阅拙著《威廉二世的教训》)。是啊,生逢盛世,欣喜若狂。哪里会想到,随之而来的却是战争,以及战争之后一次又一次的革命。革命,是对大萧条的正常反应。革命,是剧烈的宏观调控。革命,也就是为了实现经济结构的再平衡。最后,革命的结果必然是重建崭新的财政体系。
◎四、裂变的前夜。
从中东到北非,从希腊到伦敦,从华尔街到香港,全世界都在躁动之中。在前苏联解体后,这是全世界第一次对现代资本主义进行深刻反思。这场反思,如果能够促进各国政府变革,那将是人类之福。如果不能,灾难将不会太远了。
笔者注意到,欧洲率先开始了紧缩财政的措施。笔者也注意到,奥巴马已经开始推动税政改革法案。笔者知道,欧美财政紧缩和税政改革来的太晚了,所有这些动作已经无法避免大萧条的到来了。但是,这些努力可以避免大萧条之后的内战和革命。
笔者注意到,中东没有爆发争夺石油的国际战争。与东方观察家的看法完全相反,中东内部,正在连锁爆发反对资本主义的革命和内战。笔者将此现象视为南美洲社会主义运动的继续。当阶级矛盾压倒民族矛盾的时候,革命就会发展成为内战。中东和北非的政治家缺乏战略思考能力,他们实在是太迟钝了。中东和北非的现象发人深思。
笔者深深地忧虑自己的祖国。我国的三大经济结构失衡,全部在加深业已严重的社会矛盾。在全球躁动的过程中,我们异常的宁静。我们的宁静,不是我们已经反思或行动,而是我们集体迷醉和麻木了。一个国家,老无所养,幼无所教,病不能医,死不能安,却以巨资去救助欧美富裕国家了。这是一种怎样的凄凉!这是我们的盛世吗?
笔者已经无数次著文。我们必须义无反顾地开始财政改革了。其中,必须马上进行税政改革。我们是在跟时间赛跑。要知道,这是改良与革命在赛跑啊!中国的极左翼和极右翼,正在迅速地兴起并开始形成气候,中国将不再拥有从容改革的时间了。现实非常残酷,当局不愿意进行财政改革,当然遑论税政变革,他们绝对不愿意触动权贵的任何一点私利。但是,他们却无惧天下大乱,竟然反复提出政改议题。这是纵火,这是毁尸灭迹。貌似优雅的书生,竟然如此地狰狞!
笔者不愿意深想2012年后的经济和政治前景。无比美丽的神话,加上极其虚伪的宏观调控,或许可以制造2012年中的最后一次泡沫。但是,这将是最后的狂欢。狂欢之夜,也就是裂变的前夜了。在这狂欢的时刻,同时涌动着更加疯狂的移民潮。人走了,钱走了,一些人却要政改了,他们想要纵火了,他们想要抹去这段令全体国民羞耻的历史记忆。
请原谅,笔者就不罗列数学模型和枯燥资料了。那些极度扭曲的东西,不说也罢。展望2012年的经济前景,很难寻找到一丝喜悦。无喜悦,也是一种展望。当社会上层人士大规模移民的时候,就请不要再讲那些苍白的神话了。至少,让老百姓知道,未来,他们还可以做些什么。
附录
关于铜价大战
——如何应对国际基金“围剿”中国国储局?
2005年11月
◎目前,中国与世界期铜大战之情况:
(1) 全球一年供铜量大约1700万吨,亚洲消费量大约占全球一半。每年中国需进口120-140万吨,国际铜价太高,对中国不利。如果铜价比正常价格提高1000美元,中国要多付14亿美元,折算110亿人民币。提高2000美元,要多付220亿人民币。
(2) 铜之生产成本,全球平均是1500-1600美元/吨;中国国内厂家大约是2万人民币/吨。如果供过于求,国际铜价曾跌低于1600美元/吨。如果求过于供,铜价会逐步上升。假定没有投机因素,铜价应在2000美元/吨以下。但是,目前的铜价已经炒在4000美元/吨以上,(也是前所未见得历史商位)。
(3) “中国需求概念”是一个借口,据Macquari机构分析,今年供求缺口仅是2.7万吨。各国际机构都预测,随铜矿恢复正常开采,2006年开始,铜开始过剩。世界最大铜生产商Codeleo和荷兰行预测,2006年铜价可能跌到2260-2400美元/吨。
(4) 据说,代表国储交易员在伦敦金属交易所今年初以3100-3200美元/吨价格,抛空20万吨期铜,交割日为12月21日。假定届时没有实物交收,将需要以4100美元/吨价格协议平仓,现金损失二亿美元,折人民币16亿元。
(5) 最近中国国储局高调反击,一是2万、4万吨在上海市场抛售;二是扬言会将库存的130万吨抽出20万吨运往伦敦物交所。如果国储局成功反击,不但从目前困境可以反败为胜,并且,国储局某部门负责人还公开另外的目的:一是缓解铜需求紧张的局面;二是抑制国内铜过快的产能增长,配合国家对铜业的宏观调控政策;因为铜价下跌才能抑止快速膨胀投资铜冶炼业的冲动。如果国内铜冶炼厂太多,又要引起国外铜矿砂涨价。
(6) 到目前为止,国储局的高调入场,并没有产生预期结果。据说,国储局又向外否认刘是其交易代表,因此,铜价反而节节上升。其中,最主要是国际投机基金在推波助澜。他们认为,中国国储没有足够的现货铜。另外,由于本身拥有几乎无限大的资金即使供需平衡,对手也拿不出多余的铜。最后,假如国储局再抛空,国际基金更因有对手赌盘而万分雀跃,群狼会因为有肥羊做目标,狼性会更起……
◎结论:
(1) 国储局的判断与反击措施是正确,无论从战略考虑还是战术需要,国家应果断拍板给予支持。刘代表谁已是次要的事,反正需有人出面承担。中国方面实物交付应该执行。时间很重要,20万铜从起运到抵伦敦货仓,起码需20天。哪怕国储局实际没有传闻的130万吨铜,区区20万吨应该没有问题。如果没有实货交割。第一损失了2亿美元,第二助长投机基金气焰,继续托高铜价。如果实物交割,伦敦金属仓的库存马上增加3倍,国储局帐面实际赚钱,因为以往入货肯定低于3000美元/吨,以后有机会补货,也肯定可以低于3000美元。第三,最重要是趁此机会向世界表明中国要有世界大商品的定价权。
(2) 事后要追查所谓国储局交易员刘某抛空事件的来龙去脉。如果刘某是国内其他部门基金出市代表,作为商业投机行为另当别论。如果是依托国储局背景,即非常危险,不利国家经济安全。国储局的主要职责不是赢取商业利益。当然,平时可以低调秘密低价高卖,买入,当然可做期货;卖出,要量力并以短期,但最好是实货交割为宜,不宜远期抛空。
(3) 在目前情况复杂,短兵相接之阶段,政府应约束境内各部门和大基金及大投资者,减少参与投机活动。目前,太多的买入,是为虎作伥;一阵风抛空,会给国际基金更多的诱惑,加紧围剿。如果期货变成大赌场,一定使交易量放大,给国际基金更有机可趁,不利于铜价的回落。
铜价大战“结论”之补充意见
2005年11月
一、国际基金大户其应对策略之分析。
继11月16日和23日中国国储局各拍卖2万吨铜后,又决定11月30日再拍卖2万吨。从技术层面看,应是正确之举。国际基金二种应对之策:
(1)认为中国的需求仍存在,明年仍需大量进口120-140万吨,故可以继续拉高铜价,等待中国,包括中国国储局之购回。
(2)明年国际铜供求趋平衡,甚至过剩,所以虚张声势,诱他人跟随上钩,继续推高仍是假象,目的只是伺机获利套现离场。
这二种可能其实不矛盾,只是时间究竟多长久。哪怕第一种可能再维持,第二种可能始终会出现。
这次铜价大战,暂时看不到如石油做为刁难中国遏制中国这一政治目的。因为它的能量暂不足抬升至战略层面。国际基金的目的只是赢取暴利,如十年前利用日本住友商社交易员滨彦泰男(号称操控全世界5%的铜交易,故名为mr. 5%)大量买入伦敦期铜多头,囤积巨额买单,结果被美国基金带头发难,其他基金追随,二个月内铜价暴跌800美元/吨,(从3100美元跌至2300美元/吨),造成住友损失40亿美元。
大基金们对千军万马的散户不感兴趣,但大规模的对垒才引起他们重视注意,无论是多头还是空头。如八、九年前,中国株洲冶炼厂也犯过一次错误。锌是缺乏投机价值的金属,国际价格长期都很稳定,LME价格都在1000美元/吨上下波动。当时,锌升破1100美元/吨。株洲工厂以远期抛空作为工厂销售远期保值,没有顾忌抛空了20万吨锌锭。中国出口锌需政府许可证,国际投机者捉住这一点,短短时间把锌挟高至1700美元以上。株洲工厂的损失将是超过10亿人民币。国务院震怒之余,破例批出15万吨锌出口许可证。结果锌当天大幅度跌300-400美元,一二月后恢复正常。株洲幸运之余仍损失几亿人民币。
伦敦国际金属交易所(LME)对国际基金是爱大于怕。爱者,使其产品有投机—投资价值,活跃交易。全世界铜产品仅1700万吨,国际实际交易量远低于此数。但LME年交易量大约是5亿吨。怕者,只有当过份投机引起天人共愤之际,LME才装模装样干预批评。面对当前情况,LME首席执行官Simon Heale 11月22日表示:LME将在必要时候对国际铜市混乱局面进行干预。
顺便说,LME的会员结构很复杂,分为五类:
第一类为Ring dealing,交易资格最全,可以场内场外一天2小时交易,俗称“做市商”,全球只有13家,瑞富环球期货公司是其中之一。
第二类Associate broker clearing,具经纪、结算资格,主要为摩根士丹利、高盛、花旗等大行。
第三类Associate trade clearing,除了交易,有结算功能。
第四类Associate broker,可以代表客户与第一类期货商进行交易。
第五类Associate trade,只能代表自己交易,多来自各国的矿产商。
基金大户与前二类会员有很深的认识和交情;对后三类的基本也很清楚。换言之,除了资金雄厚,操作自如外,他们掌握了更多资讯。资讯不对称使他们永远是赢家。
二、中国如何取得铜的定价权?
所谓定价权,是生产商、贸易商、用户、投机者及相关机构互相争夺、互相渗透、互相妥协,最终产生的平衡权利。这既有硬实力,也有软实力。
例如,以前国际铁矿议价权由大用户日本钢铁联盟与大生产商澳洲铁矿联盟垄断。前二年铁矿狂涨,日本与澳洲定价中国必须在此基础再加价。与以往不同,日本钢铁产品相对减少,档次及附加值提升。中国产量大增,却是低档次产品。铁矿涨价对日本来说影响不大,况且日本又投资澳洲铁矿,从中也可获利。中国却因此大受打击,内部各厂商各自为政,结果丧失“议价权”。现在痛定思痛,由宝山钢铁牵头,国内厂商联合减产向澳洲叫板,相信以后局面会有所改变。
所以,中国铜的生产商、大用户及大贸易商,另外更重要是国储局及上海金属交易所必须在政府行政指导下,成立专门常设的研究机构和协调机构,以减少内斗、内耗,并团结对外争取发言权和提升操作能力。
第二,鼓励中国五矿和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出外参与大铜矿的投资,(没有必要自己亲力亲为投资并管理一些小铜矿)。以此,取得大铜矿公司的更多资讯,最好能加入董事会;并且在原材料上升时赚取额外利润。
第三,组建有中国银行或国家基金背景的大型期货交易商公司。了解国际大宗商品交易的游戏规则,培养专业人才。最终才可以做到少假手于他人,更避免将自己的命运和秘密全部放在他人的手里。
三、全面了解情况,系统解决问题,才能加强内部规范,减少和避免类似事件不断发生。
非常痛心,中国期货交易从大至石油到金属,屡在国际上吃亏和出丑。除了经验不足和结构机制有所缺陷外,一时和表面的部门利益、地方利益、单位利益都使很多人忽略和忘记国家的整体利益,甚至所谓个人的利益也“毛之焉存”。
10年前的滨彦泰男时间,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曾经“为虎作伥”。当时,中国已经成为铜的消费大国,也是较大的进口国,每年进口量已上升到30-40万吨左右。高铜价明显对中国不利。中国有色金属却联合日本住友在LME推高铜价。此事甚少人知道并没有对此进行调查研究。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所以不顾国家总体利益如此做法,其根本原因是国内铜的生产成本在二万人民币以上,按以前国际铜价维持在1600-1700美元/吨,进口铜会冲击国内市场,而中国有色金属公司属下的各冶炼厂会严重亏损。“存在就是合理”,但此做法错误,我们应该采取其他关税、配额或国家补贴手段去解决问题。
另一个相关的痛心情况是:钨、锑和稀土金属,中国是资源大国和国际主要供应国,却因为各地方和部门有法不依,盲目开发开采,既破坏了矿产资源,又破坏了市场秩序。十多年来的结局是,这几类金属矿产价格跌了又跌,到了没法收拾的局面。
目前,铜价的巨涨,使全国各地铜冶炼厂纷纷上马。铜冶炼时高耗电能高污染资本密集型产业。中国又是铜矿资源依赖外国进口的国家。如果年300多万吨的新的铜冶炼设备完成上马投产,中国将重复前几年铝冶炼业的老路,——必须高价进口铝粉,微利甚至亏损出口铝锭,中间靠国家退税维持生存。
只有系统解决问题,内部规范并不是太难。以期铜买卖为例,有几个问题是不容回避的。
①根据国家现有相关政策,无论是国储局还是国储物资调节中心,都未获得在海外参与衍生产品交易的资格。LME也否认国储局为其会员。
②据报道,刘其兵事与国内一家具备参与海外衍生产品交易的大型国企一起,在LME抛出35万吨在12月中日交割的A级铜。如果这家国企是LME会员,其资格只能是Associate trade clearing 或Associate trade 之类较低层次会员。但在LME会员网未发现来自中国的公司,有人向LME求证,也没明确答复。
鉴于①和②,中国有关部门和公司参与LME交易是公开的秘密,从实际需要和未来严格管理需要,中国应该有正式的会员,并光明正大合法参与经营交易。为此,国家必须有慎重考虑和明确规定。
③刘其兵以往肯定为国储局赚过大钱,才因此被信任重用,有传闻他本人在操作海外期货时建私人老鼠仓。在国外,交易员建老鼠仓也是违法犯罪。但当刘其兵未“闯祸”之前,什么部门与谁对他进行监管?在国外,投资大行里普通交易员的授权额度是在2500吨-5000吨之间,这也是市场共识。如果一个交易做出2500吨以上的交易,除了内部监管,外部同行经纪马上也重视注意此事,此消息五分钟内会传遍整个市场。因为同业中都认识刘其兵,但却把他“当做中国国储局”,代表中国政府的交易员,一方面对其交易的一举一动都注意,但另一方面都认为他有权为此操作。但是,20万吨的交易额,已经属于如摩根士丹利、高盛、花旗等大行中高级交易员的授权水平。
鉴于第三点,今后内部规范必须有分等级授权,有其他人对此授权进行监管,也有对超越授权额度进行自动生效的限制机制。真的无法想象,一个身份模糊,授权不明确的人,竟然可以代表国家签下一笔价值52亿人民币的生意,其可能盈利或可能亏损将约15亿元?!